多空平衡的格局正在实现 |
5月30日直接推出提高交易印花税的措施,改变了整个市场的基本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各方逐渐从最初的惊恐中走出来,多空平衡的格局有望在目前位置上逐渐实现。 首先,成交量的收敛说明市场对目前指数位置的认同。进入7月中旬以后,市场最显著的特点是缩量。以周五为例,沪市日成交已经进入500亿的水平。我们不能指望成交量会无限地收缩下去,因为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上市以后,市场已经进入了大市值、大成交量的时代。当时,日成交量300亿的水平,市场再怎么缩量,我想已经不可能回到300亿以下去了。缩量的市场含义很简单,既不愿意买,也不愿意卖。你可以理解为市场在观望,但从根本上讲,缩量意味着对指数位置的认同,这是多空平衡正在实现的最重要的标志。 其次,指数波动的轮廓趋于安定。5月30日以后,至今共34个交易日,其中,运行在3700点以下的仅五个交易日,收盘在4100点以上的仅八个交易日,指数的主要运行区域是在3700-4100点。请注意最近指数在3900点一带形成了僵持格局,这恰恰是前述400点区域的中位。我们不能排除未来市场还会有动荡,但像那种短期内起伏900点和700多点的走势,已经成为历史。大盘可能还会有动荡,但波动的空间应当在三五百点的范围,这也是笔者认为多空平衡格局将逐渐实现的重要依据。 第三,基本面的情况大体是多空力量相等的格局。首先,从不利的角度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供给压力的增大,这里既有新股发行节奏的加快,也有对H股“海归”的担忧;二是市场人气受到重挫,成交量下了一个大台阶。成交量是市场的元气,量下了一个台阶,说明市场的元气已经大伤。其次,从有利的角度来看,也有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股价普遍打七折,一方面重挫了市场,但另外一方面,也是实实在在的利好;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许多上市公司中期报表都出现了惊人的业绩增长。再从调控层面上说,我们既体会到了4300点以上的提高印花税之类刚性打压,我们也看到了3700点以下,管理层呵护市场的举措。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市场实现相对平衡的局面。 总之,在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未来市场将会出现多空平衡的格局。由于这些因素短期内都不可能消除,所以这种平衡局面可能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其基本特点会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指数波动趋于缓和。动辄500点以上的剧烈波动在将来不会轻易出现,取而代之的将是400点左右的波段起伏。 (2)成交量将始终保持克制的局面。上半年市场的火爆主要是火爆在成交量上,由于交易成本很高,加上人气受到冲击,所以未来成交量将从2000亿的水平全面下降到1000亿左右。 (3)热点将会向多极方向发展,并且呈现反复变换的特点。死捂股票,重仓做多将被迫反复“坐电梯”,而一无所获。上证综研 郭勇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