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名旦李佩红昨演《文姬归汉》 “亮嗓”程韵一句一阵彩 王剑虹 |
|
本报讯 (记者 王剑虹)昨晚,逸夫舞台掌声雷动,阔别舞台3年的天津程派青衣李佩红,选择了近年来极少在舞台上演的《文姬归汉》作为自己复出后的“第一炮”。 这出诞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姬归汉》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显得有些松散、平淡,但李佩红以出色的唱功和沉稳的表演把程派唱腔演绎得淋漓尽致,让戏迷们过足了戏瘾。一位圈内人士直截了当地表示:看这个戏不是看“戏”,而是欣赏流派艺术。 程派《文姬归汉》的重点是“归汉”,前4场几乎都是在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一直到第5场“思汉”起,李佩红开始以大段的唱腔来表达蔡文姬的思归之情,剧场里也开始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虽然一般认为程派的演唱特色是起伏跌宕、若断若续,但李佩红却并不一味追求那种“幽咽婉转”,相反很多时候她演唱时的发音相当通透、明亮却又不失程韵,这种“亮嗓”程韵似乎很受戏迷观众的喜爱,一段“整归鞭”几乎是一句一阵喝彩,而李佩红也表现出极为出色的唱功,后三分之二的戏几乎都围绕蔡文姬展开,十多分钟一段的唱段多达五六段,包括以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中《第十四拍》原文来演唱的大段二黄慢板,这段拗口的古文要唱得观众“服帖”殊为不易。 |相|关|链|接| 《文姬归汉》是程砚秋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此剧从左贤王挥兵南下、文姬被俘无奈做了左贤王姬演起,一直演到十余年后曹操派使节以重金赎文姬归汉,文姬挥泪痛别一双儿女。而文姬行至半路时,左贤王赶来送还儿女,令其随文姬归汉,并相约来年在汴梁相见,以大团圆结局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