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一笑百媚生 ——记昆曲演员魏春荣 郭虹渊 丁盛 |
| ||
| ||
| ||
| ||
| ||
| ||
|
2007年5月29日,昆剧全本《长生殿》在上海兰心大戏院展开首轮演出。此次的演出历时10小时,分4天演完一轮,连演5轮共20场。29日晚上演的第一本《钗盒情定》,由北方昆曲剧院“第一闺门旦”、第21届梅花奖得主、青年昆曲演员魏春荣饰演杨贵妃。那晚,兰心大戏院座无虚席。 6月27日,魏春荣带着《长生殿》中的“小宴泣颜回”和《牡丹亭》中的“游园”,赴俄罗斯参加“中国年——北京周”的活动,让俄罗斯观众领略了中国古典艺术的美。 霓裳一曲千古传 1300年前唐皇宫内的爱情故事、300年前清代洪昇写就的传奇,以一句“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开场,呈现在观众面前。 舞台两侧是九音云锣、编钟,乐队身着古装,在台侧演奏。小小的舞台上,没有任何的道具,只有音乐、唱段和舞姿。魏春荣一出场,便艳惊四座,她身似芙蓉,声如莺燕,这位北昆当家花旦余音绕梁的嗓音与顾盼有情的美目,让观众忍不住由衷赞叹:好个贵妃再世! 她把少女杨玉环演绎得是那样情深意切,感天动地,出神入化,勾魂摄魄。终于知道什么叫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真正是“侍儿扶起娇无力,云鬓花颜金步摇,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于是,看戏的人不再是戏不干我,你我分明,而是情不自禁地被拉到剧情里,心情就跟着杨玉环跌宕起伏。 那天刚好是张静娴演第三本的杨贵妃,魏春荣难得可以休息一下,在她休息的酒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当卸了妆、一身休闲打扮的魏春荣站在我面前时,老半天愣是没认出来,但是那双妩媚的大眼睛让我肯定这就是“杨贵妃”。 我开玩笑说:“前晚的杨贵妃真的是太美了,估计观众都在看贵妃,没人看皇上了。”眼前的魏春荣根本不似舞台上的娇媚、嗲劲十足,更多的却是豪爽。“也不能这样说,因为我和张军演的是四本中的第一本,第一本戏剧性不浓。‘春睡’、‘定情’主要是表现杨贵妃很聪明地去维系自己的爱情,这个时候的她很单纯、善良;不关心政治、没有阴谋。” 我问:“这次的演出一共有四个杨贵妃四个唐明皇,你觉得观众会不会跳戏?”“我看了其他三本的演出,观众很有兴趣,因为可以看到不同演员不同的表演特色,得到更大的艺术享受。” “这次的演出您和上昆的几位老师合作下来感觉怎么样?”魏春荣很谦虚地说:“我要感谢张静娴老师,她是一个特别好的老师。我在排戏的时候,她会坐在旁边看,拿笔记下来,说春荣啊,这里要一点点就好了,那里要一点点就好了。特别温和的老师,所以特别感谢她。而且,等演出结束,张老师要请我们几个杨贵妃吃饭。”“是吗?那请不请皇上?”她调皮大笑起来:“不请。” 昆剧全本《长生殿》已经确定参加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届时,昆曲迷们又可以大饱眼福了。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魏春荣,北方昆曲剧院优秀青年旦角演员,国家一级演员,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1982年考入北方昆曲剧院,工闺门旦和花旦,曾跟随林萍、李倩影学习《思凡》《学舌》等韩派代表剧目。200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厦,她以一出昆曲《活捉三郎》倾倒一百多个国家的文化官员,该组织执行主席惊叹魏春荣是她见到的最美的女艺术家。 我问她:“听说你10岁就开始学昆曲了,10岁的孩子就懂这么深奥的艺术?”她笑着说:“我10岁那年,父母在国外,奶奶带着我和妹妹。我小时候特别淘气、爱惹事。那时候家里人就想把我送进寄宿制学校,这样就省心很多。”说到这,魏春荣忍不住大笑。她接着说:“这个时候姨妈看到北京戏曲学校昆曲班的招生简章,戏曲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可以减轻奶奶的负担。当时是想反正见见世面,就去考了。”“那么,这之前知道昆曲吗?”“不知道,但是我从小擅长唱歌,在少年宫的合唱团担任领唱。经过5次考试,当时报考的孩子有上千人,最后选50个。” 就这样,魏春荣误打误撞地进入了昆曲的世界。她在戏校一待就是六年,“那几年可真是辛苦,每天从早到晚都要上课,什么毯子功、身段课、唱腔课、化妆课,还有文化课等等。”她眨着大眼睛说:“我现在想起那时候练习身体的基本功,眼泪还忍不住往下掉。压腿、下腰、撕胯,疼得都没法形容。” 我很好奇地问:“听说学戏的孩子都挨过打?你也挨过吧?”魏春荣调皮地说:“当然啊!翻跟头、踢腿,一个个过堂,老师就拿着棍子在边上站着。不过我还好,因为是学文戏,挨得比较少,学武戏的可能会挨打多一点。” 我不禁感慨:“这真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魏春荣很认真地说:“当然啊,没有这十年功,你压根站不了这十分钟。我们有句行话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 “记不记得自己第一次在舞台上的演出?”她兴奋地回答说:“我第一次上台是12岁,演的是《胖姑学舌》,当时中央电视台还录过这节目。”“从第一次演出到现在,心境改变很多吗?”她坦言道:“多少有点变化的。小时候上台是挺兴奋的,觉得老师的话很唠叨;长大了反而有点怵,有点紧张了,开始向老师请教了,感觉自己的东西反而不够了。现在的话,在舞台上依然有兴奋度,在舞台上有自己对角色再创造的东西在里面。” 昆曲之魅 10岁学戏,16岁毕业成为北方昆曲剧院演员。一起从戏校毕业的同学,出于经济等多方面的考虑,基本上后来都改行了。我问魏春荣为什么会坚持?她说:“还真邪门,我就是喜欢昆曲,倒也不是一开始就喜欢的,对昆曲的真正喜欢是毕业以后。还有就是我比较懒,比较知道自己,干别的不会有这样好的成绩。” 我追问到:“那有没有试过干别的?” 她说:“我16岁毕业进北昆,一切都很顺利。但是一直有危机感,因为这是边缘职业。走出校门后有很多的思潮都涌进来,对,那个时候说玩就玩,说去香山拔腿就走。也就干了一段时间这样的事,但是玩了一段时间心就开始收了。后来,我还演过话剧《天上人间》,觉得挺好玩的。” 梅葆玖先生曾经说过“昆曲是最难的,昆曲就是困曲”。我问:“您觉得昆曲的魅力在什么地方?”魏春荣说:“昆曲是一种接近于完美的戏剧,无论是台词、唱腔、服装、扮相,都是唯美的。因为我觉得这个艺术形式、这个舞台表现是非常完美的,完美到一定程度了,你再去改造它都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台上的杨贵妃雍容、娇嗔,不知台下的魏春荣是否也是这般?她笑言:“我的性格特别像男孩子,大大咧咧的,生活中也没特别爱好,就是特别喜欢看动画片《机器猫》,演出的时候也带着动画碟片。我开了博客,但我对电脑特别的弱智,只会打字,而且是特别慢的那种,手指只会一个一个摁键盘上的字母。好容易写了几行字,没有保存,摁错一个键盘,结果全部消失。刚开始,老干这种事。”魏春荣笑的时候特别的美、特别的真诚。 魏春荣有个幸福的家庭,谈到自己的丈夫,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和我老公是戏校同学,他是学武生的,后来我俩都进了北昆。现在他已经下海,全力支持我在舞台上。”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获得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很多年轻人从此爱上了昆曲。魏春荣高兴地说:“我们经常去北大演出、开昆曲讲座,我有很多“粉丝”都是从高中时候就开始看我们的演出,然后大学毕业,工作后也常常来北大看我们演出。” 魏春荣说,昆曲被列为世界遗产,大家都有了一种责任感,我们在干一件传承文化的工作,这很神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