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联体内部有个“反导小华约” |
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原本由前苏联国土防空军(PVO)一手组建和控制的综合导弹防御体系也随之崩溃,原本环绕国境线精心布置的13个防空区中有6个落到新独立国家的手里,它们要么积极投入美国和北约的怀抱,将原有雷达站和防空导弹拆除,要么自立门户,与俄罗斯的反导防空部队分道扬镳。结果在上世纪末,俄罗斯所保有的防空反导作战系统只能对本国60%的区域进行掩护。 随着俄罗斯与多数独联体国家关系的好转,独联体国家的安全合作日渐加强,同时在美国撕毁反导条约和准备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大背景下,俄罗斯和独联体伙伴国都意识到建立统一防空反导力量的重要性。1995年2月10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10国签署协定,成立独联体联合防空体系(JCAS)。各国在自愿的基础上同意在各国防空管制及指挥部门间建立热线联系,并在时机成熟时设立互通的数据链,以便各国所获得的空情信息得以共享,而俄罗斯航天兵租用的白俄罗斯巴拉诺维奇和阿塞拜疆加巴拉两大早期预警雷达站也作为JCAS的“共同财产”为其提供服务。由于其具有“准军事同盟”性质,因此JCAS也被西方军事专家称为“小华约”。1998年开始,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4个JCAS参与国发起实施一年一度的“战斗联合体”防空反导演习,演习参加国数量逐步扩大。在去年举行的“战斗联合体-2006”中,7个独联体国家的联合防空部队共“发现”了140多个“入侵目标”,“共同利用地面防空武器击毁”了67个空中目标,空军在“空中拦截”了39个目标。另外,俄总参防空兵学院也以免费培训的方式,每年为JCAS参与国空军和防空军指挥员进行教学集训,并着重研究如何发展JCAS体系的问题。 目前,JCAS参与国的反导武器水平参差不齐。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处于第一集团,它们拥有当年PVO遗留下的最顶级装备,其中尤以S-300PM和S-300V反导弹系统战斗力最强,S-300PM系统可机动部署在丘陵森林等伪装阵地上,使用最大射程为150公里的48N6E导弹,系统能同时制导12枚导弹,一次可同时迎击6个不同目标,系统反应速度低于15秒。据可靠消息称,俄罗斯空军经常利用S-300防空导弹的雷达锁定在俄周边巡航的北约战机,试图诱使北约战机回应以收集雷达参数,此招屡试不爽。另外,保卫首都的俄空军莫斯科防空区已开始装备世界上最好的S-400咆哮者反导弹系统,俄专家指出,就效费比而言,一套S-400系统相当于两套俄军现役的S-300系统,而S-400系统在导弹飞行速度和命中精度等方面均优于美制爱国者PAC-3反导弹系统。但以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为代表的第二集团却因经费不足和自身技术条件落后,只能使用前苏联早期型号的防空系统,如早在中东战争期间就被证明低效的S-75、S-125、S-200等防空导弹,它们只能对诸如诚实约翰、红石、哈塔夫、大地等近程战术导弹起到一定的拦截效果。为了尽快提高独联体国家联合作战效能,俄空军正计划实施“灵活部署”方案,即以先进的S-300、S-300V、S-400反导系统为核心,利用其配属的远程搜索定位雷达为其他落后防空导弹系统提供目标数据,然后通过数据链进行一体化反导作战,这种做法颇有美国“网络中心战”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