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传来阿姐的鼓声 ——昨外滩3号访久违的歌者朱哲琴 杨建国 |
| ||
|
从《黄孩子》《阿姐鼓》到《央金玛》,奠定朱哲琴在华人歌手中地位的这些专辑,都是在上海策划或制作的。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朱哲琴不见人影。突然,昨晚她出现在外滩3号的沪申画廊。 不赶码头 不跑场子 最早认识朱哲琴,是听她演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时,她属于正风起云涌的广东歌坛。那首“丹顶鹤”的歌,她唱得深情感人、清澈灵透,朱哲琴是一位歌手,她热爱唱歌,也把唱歌作为自己的生命,但她与其他歌手不一样,她喜欢用心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音乐空间。那时候,正是内地歌坛风风火火的年代,她不赶码头、不跑场子,却在上海悄悄地与何训田合作《黄孩子》《阿姐鼓》《央金玛》等,而唱片一问世,就直奔国际音乐市场。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国外的唱片店里有一个叫“达达玛”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达达玛”就是朱哲琴。 双目微闭 启喉即唱 朱哲琴的歌声还是那么清澈灵透。在全场观众的注视下,一袭白纱裹身的她,执一根翎毛,安坐于地,双目微闭,启喉即唱。歌声袅袅扬扬,音乐具有冥想的意味和神秘的色彩。在沪申画廊四周的墙上,一部名叫《声音的漫游》纪录片的画面,似乎在与歌声相对位。这部由获2005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导演拍摄的片子,记录了朱哲琴作为一名“音乐行者”在亚洲四国的“音乐发现之旅”。 红衣起舞 音乐精灵 从宁静而冥想般的歌声中醒来,朱哲琴又带来一个舞动的音乐空间。一身红衣打扮的她,在音乐中随意起舞,歌与舞的交织,把她变成了“音乐的精灵”。真难以想象,在舞蹈中唱的歌声,竟气定神闲。这一组歌曲,大多选自她与何训田在去年合作的结晶——《七日谈》专辑。凭着这张专辑,朱哲琴成了第一位获得英国BBC世界音乐大奖提名奖的中国歌者。当然,除了这张专辑中的歌曲,朱哲琴面对热情的观众还唱起了《卓玛》《阿姐鼓》等歌曲。观众对这些歌曲都非常熟悉,但现场聆听却都是第一次。 本报记者 杨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