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猪肉价格上涨,最根本原因是供不应求 预计年底肉价将逐步稳定在正常价位 张毅 |
据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 张毅)最近,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新华社记者14日就猪肉市场供求形势,采访了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 黄海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此次猪肉价格上涨,最根本的原因是猪肉供不应求,拉动价格上涨。 首先,我国生猪以分散养殖为主,由于信息传导不畅,经常发生“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波动。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猪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养殖户为减轻损失,宰杀母猪,贱卖小猪,导致今年上半年生猪存栏和出栏数量严重不足。据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调查,今年5月份生猪存栏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5%-20%左右。 其次,部分生猪主产区发生生猪蓝耳病等疫情,造成母猪流产、死胎,生猪存栏进一步下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再次,国内市场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直接影响到养殖成本。 此外,今年夏天我国部分地区持续高温,严重洪涝灾害频发,不少道路中断,给产销区之间的生猪及猪肉调运造成很大困难。 黄海说,为稳定猪肉供应,国务院成立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农业部、财政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共同参加的工作小组。相信通过这些部门的工作,会逐渐缓解当前生猪供需之间的矛盾。 但他也指出,由于从母猪产仔到猪肉上市,需要半年以上的周期,彻底解决猪肉供应偏紧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下半年一定时间内,猪肉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如果遭遇严重灾害或疫情,不排除局部地区肉价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经过各部门采取综合措施,预计今年底猪肉供求矛盾将明显缓解,价格也将逐步稳定在正常价位。 黄海最后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对猪肉价格上涨问题非常重视,指示有关部门努力采取各项措施,既要保障农民增加养殖收入,又要确保消费者吃得上肉、吃得起肉。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正在共同努力,已经有预案、有措施,一定要确保猪肉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并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 详细 07071511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