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奥运专版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周刊
 第B18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19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培训资讯
 第B23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5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移民沙龙
 第B27版:求职·留学动态
 第B28版:求职·留学·招生
 第B29版:求职·培训·留学
 第B30版:求职·留学扫瞄
 第B31版:求职·招生·留学
 第B32版:求职·名校招生
 第B33版:求职周刊
 第B34版:求职·招聘·招生
 第B35版:求职·招聘·自荐
 第B36版:求职·培训动态
    
2007年7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分洪为何不闻炸坝声

马姝瑞 杨玉华


  爆破分洪,曾经是淮河行蓄洪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声声炸坝的巨响、爆破激发的掀天巨浪,曾深深刻在了多少人的脑海里。今夏,淮河流域遭遇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目前淮河安徽段已经启用了8个行蓄洪区,却无一采用这种方式开堤分洪。

  为什么要改炸坝为人工切口?记者向现场的颍上县水务局局长胡波提出疑问。

  “炸坝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分洪方式,首先是不经济。”胡波说。2003年淮河特大洪水中,邱家湖蓄洪区炸坝蓄洪,烈性炸药把堤坝炸出一个100多米长的“大口子”,洪水急泄而下,把堤内侧硬生生“砸”出一处50多米的深坑。灾后重建为堵口填坑,投资了100多万元。而炸坝形成的激流从过大的缺口携带巨量流沙碎石,覆盖了大面积的农田,为清理这部分沙石,又耗资1400多万元。

  炸坝方式也不科学。汛期运送大量炸药,本身就具有一定风险。更重要的是,烈性炸药的巨大破坏力对坝基可能形成一些不可见的“内伤”,影响整个坝堤安全,也为以后的复堤增加了难度。而且,如果控制不慎,也可能影响在场群众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行蓄洪区基础设施不断趋向完善,国家投资在很多行蓄洪区建起了闸门,需要使用时,一按电钮闸门升降自如。今年很多行蓄洪区已经开始提闸泄洪了。

  阜阳市水利部门的专家说,过去,由于防洪工程体系不够完善,调控调度措施不够成熟科学,遇特大洪水时强调拼命保堤,实在顶不住了,为了快速分洪,只能炸坝。而近年治淮骨干工程陆续建成,加之行蓄洪区的调度准备早、预案足,干部群众“心中有底、出手不慌”了。更重要的是,今年抗洪,无论采取哪一种应对措施,都强调以“生命至上、以人为本”为前提,因此不再需要像炸坝行洪的这种激烈方式了。 

  新华社记者 马姝瑞 杨玉华

  (据新华社安徽阜阳7月14日电)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