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游客批评地铁员工丢弃病人不管,记者调查发现—— 热心人被误解 投诉客表歉意 高毅果 |
前不久,刚刚办完丧事的金华市市民高汉牧致函本报,批评地铁人民广场站一职工丢弃突发急病的乘客,有悖职业道德。然而,本报将高先生的来信转给地铁公司后,调查结果却截然相反,批评信应该写成表扬信。 来沪旅游突发急病 5月26日下午,年逾花甲的高先生携亲友一行7人从金华来沪旅游。大约下午2时30分,他们从上海南站出来,乘地铁1号线到人民广场,欲转乘2号线去浦东观光。孰料,同行的一位83岁老人(高先生女婿的外婆)突然昏倒。当时天气较闷热,大家想把老人抬出去透透气,但一行人中,除高先生外全是老弱妇幼。他急忙跑到楼上一层,向地铁站职工求助。一位男职工闻讯后立即跑下去,不顾老人小便失禁,裤子潮湿,背起她就跑上楼,送到地铁站门口,然后放下老人匆匆离去。 家属感叹“冷”“热”不一 许多热心市民见状伸出援手,有的拿出随身携带的治心脏病药,有的用手机拨打“120”“110”,有的跑到马路上拦车,结果拦下一辆警车。4位警察将老人抬上车,送到长征医院,帮着办完入院手续才离开。临走时,警察主动留下联系电话,叮嘱有事可再找他们(后据了解,他们是黄浦公安分局人民广场治安派出所民警方勇、吴煚、翟海明、耿敏)。可惜老人还是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 事后,高先生回想那一幕幕,十分感慨。他认为与地铁站外那些热心人相比,地铁职工将老人背出去后“一走了之”的做法有悖职业道德。于是致函本报,感叹不该发生这种令人遗憾的事情。 做了好事被人误解 地铁公司接到批评信,立刻着手调查。不料却查出了好人好事。原来,地铁职工忻宁将老人背到地面通风处之后,即去打电话联系救护车,在救护车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他向值班长汪颖做了汇报。随后他们一起奔到马路上拦车,正好拦下那辆警车。当时因情况紧急,警察说“是家属的上车”,他们才没有跟去,也没来得及向高先生说句安慰的话,以致搞出误会。 当高先生获知事情真相后,非常懊悔,想通过本报向地铁员工道谢,并表示歉意。 本报记者 高毅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