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焦 点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法治视窗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周刊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保健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15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7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女中考成绩不理想,家长打算先落实学籍再动脑筋借读。专家提醒——
“曲线择校” 对有些学生并不适合

王蔚


  时值中考录取阶段,对一些考分欠佳的考生及家长来说,是复读一年准备明年再考,或是“听命”所填的志愿录取,还是动用各种关系想办法进个理想的学校,种种选择让他们在这几天里颇费思量。

  复读   不再吃香  

  五六年前,初中复读班在上海还颇为热闹,然而随着初中毕业生人数减少,以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录取率持续走高,如今选择复读变得意义不大了,中复班日渐式微也在情理之中。以市中心某区为例,现在每年仅在某个名牌初级中学里设两个中复班,而且生源还是从全市拉来的。上周,某社会力量办学单位接受中复班报名,结果人数寥寥。一心想让女儿读普通高中的赵女士,前去咨询后仍然定不下决心。她对记者说,女儿中考离全市公办普高的最低控分线还差两分,复读一年后万一还是考不好,这一年不是浪费了吗?再说,中复班的收费很高,一年的学费加杂费、食宿费等要一万七八千元,比读一年民办大学还贵许多,想想不合算。

  “行规”   两头交费  

  郭先生的儿子今年中考分数不到500分,在他所在的区,要进录取分数最低的公办普通高中还差了十多分,但郭先生怎么也不想让儿子进民办高中。他在教育界的一位朋友“指点”说,唯一的办法就是先在民办高中落个学籍,然后想办法到重点高中或公办普高借读。这几天郭先生随身的皮包里,带着好几万元现金,因为按“行规”,落学籍的民办高中如果允许学生外出借读,3年的学费必须得先一次交清,而且同意接收的公办高中或重点高中,还会按择校生的收费标准收费,至于学费则每学期另行收取,这样算下来,要在重点高中借读的话,3年的花费至少在6万元以上。

  借读   有利有弊 

  尽管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有“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严格规定,但往往触及不到借读生。说到底,借读无非就是在课堂里多放一张课桌椅。对借入学校来说,多了一笔“额外收入”,将来借读生的高考成绩,甚至品德评定,都与本校无关,因此常常有借读生抱怨自己属于“编外学生”,老师不关心、不在乎自己。而对借出学校来说,收你3年学费,其实是给你提供了一个“跳板”,学校仅负责保管学籍档案和负责高考报名,并不过问该学生的学习状况,至于想要入团或评优加分等,是沾不到一点边的。

  因此,一些重点高中领导在与记者私下交谈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对于学习不太自觉或潜力不太大的学生来说,借读到层次较高的学校,不仅意义不大,甚至效果会适得其反。

  本报记者 王蔚     评论 070716104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