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链接】 筹建“爱心火炬”互助基金 |
这是战友“野歌”(网名)发在“兵团战友”网上的一个帖子,让人感动。 昨天(7月7日)清晨,不到5时,家住外环路的“幼狮”(网名)就匆匆起床,发车去老闵行接蒋月华;5时15分,蒋月华接到“幼狮”电话,做好出发准备;6时,家住徐家汇的“野歌”接到“幼狮”电话,在门口等候;6时30分,“野歌”打通“贝尔”(网名)家电话,告诉她,赶快准备出发;7时15分车抵江湾车站南路;7时30分,接到了与“贝尔”相邻的“无奈”(网名)。他是内蒙古伊克昭盟兵团的老知青,在内蒙古整整呆了21年,身体状况不好,出门时随手提了一袋药——为此他太太责怪他不顾健康没事找事去忙。 一行人都是1969年插队内蒙古丰镇的知青。此行,他们前往崇明岛探望1971年到内蒙古临河兵团工作的黄飞。 其实,前一天,禾菱、黄耀美都表示要去崇明看望黄飞,还有内蒙古上海知青联谊会(筹)合唱队的成员要求同往。但是,禾菱和“无奈”一样身体外强中干甚或更弱,她不能更累了;黄耀美有紧急的公务缠身,别的朋友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承担着繁忙的工作和家务。远在深圳的承明更是频频有电话和短信,对黄飞的现状表示关切,特意叮嘱“贝尔”带去他的慰问金和问候。 车上高速公路,宝山、长江口、崇明方向的天空乌云密布,雨气围拢在前进的路上,一车人聊起年轻时躲雨的故事。那时候,站在很高的山脊上,看到雨云遥遥而来,还来得及逃下山去,回村避雨。 今天,黄飞凶疾在身却袋无分文,在命运的雷电面前,他几乎无处藏身。 是昔日战友的竭力相救把他送上了手术台,是战友的一帖求援引来全国老知青的爱心援手。他们中大多数的人处在社会的底层,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是,听说战友有难,尽管素未谋面仍慷慨解囊。 “野歌”说,老知青们年纪越来越大,随时可能需要帮助,临时捐钱总不是办法,他们正在筹建一笔互助基金,由深圳的知青承明发起并投入第一笔钱,计划今后每年固定时间捐一次款,以备不时之需。他们给这个基金取名“爱心火炬”,希望爱如火炬,在他们的兄弟姐妹中,不断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