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上海边界行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建军80周年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股市分析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公众服务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周刊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第B12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3版:广 告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0版: 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7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豫西南名吃新野板面


  曾因诸葛亮一把火烧出了名气的河南省新野县,有一享誉盛名的小吃——新野板面,它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为特色。

  相传,古城新野“板面条”,始创于三国时期,桃园兄弟刘、关、张驻守新野。那位“豹头环眼、吼声如雷”的张飞将军,总嫌面条太软,咬着没劲,吃着乏味。厨师为了满足这位“喝断桥梁、粗中有细”的大将军,多次琢磨,才制成这种“板面条”。张飞吃后大笑,连声叫好。自此,新野“板面条”在豫西之宛、洛,鄂北之荆、襄广为流传。

  岁月流逝,1700多年过去了,经众多名师对“板面条”的反复改良,更具魅力。其臊子,用牛羊肉配以茴香、花椒、桂子、桂皮、面酱、红辣椒制成,色泽鲜红,味道醇香,可长年保存,随吃随发;其面条,用精粉、盐,按四季用水和成面团,反复揉搓制成,触摸如丝绸,手扯有拉力,提起似瀑布,板时劈啪作响。二两面,三根条,折后可达四丈有余,根据食客的喜好,还可做成圆形、三棱形、空心形、荷叶边形等。板后面条下锅,起碗,浇上“臊子”,“辣酥酥,香喷喷”,余味无穷。           茅伯钻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