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上海边界行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建军80周年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股市分析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公众服务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周刊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第B12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3版:广 告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7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些基金净值跌破一元,不过,只要坚持中长期持有——
当基民仍比当股民风险要小

许超声


  近期,市场处于震荡整理之中,不少股票跌幅已达到50%。那么,在股票下跌的时候,被众多投资者认为“没有风险”的基金表现如何?看来也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近期已有基金跌破了1元面值,如宝盈策略增长基金等。截至昨天,市场上一些以一元面值拆分或曾大比例分红的基金跌进1元已不在少数。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有3只今年新发基金也跌进了面值。

  基金投资不是“安全港”

  近来,一度对股市单边上行坚信不疑的股民们深深感受到了股市的多变与风险,他们在资产投资比例上越来越多地向基金倾斜,有的甚至干脆从股市“洗手上岸”,当起了潇洒的基民。

  其实,只要是投资就会有风险,基金投资也不是绝对安全的港湾。特别是新基民,更不可对投资回报抱以过高的预期。今年5月30日股市暴跌以来,基金单位净值整体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有一批基金净值已跌到一元面值之下。

  据统计,截至前天,有11只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净值已经低于一元面值。这些基金的总份额超过1000亿份,约占开放式偏股基金总份额的10%左右。其中,单位净值最低是东方精选基金,前天净值为0.9044元。值得关注的是,在净值跌破一元的基金中,有3只是今年发行的新基金,分别是景顺精选、广发大盘和大成创新,前天的净值分别是0.991元、0.9898元和0.978元。

  基金净值跌进面值,表明在下跌市场中,基金也很难做到独善其身。身处风险较高的股市,基金净值不可避免地跟随市场波动,并不是一些人所想的无风险的“安全港”。

  中长期持有可降低风险

  不过,一些基金跌破净值,并不意味着基金不可投资。市场人士认为,投资者目前面临着两重风险:一是指数高企,可能会进行中期调整的系统性风险;二是踩不对市场快速变化节拍的非系统性风险。投资于基金,至少避免了过度暴露在第二种风险中的可能性。而且从历史数据来看,即便在调整中,投资于基金的损失,要远小于市场的下跌幅度。

  事实上,就整体而言,在这波市场调整行情中,基金的整体表现依然是相对稳健的。特别是其中一些坚持投资绩优蓝筹股、敢于持股的基金,更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因此,从这次市场调整可以看出,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利用基金作为理财工具仍是第一选择。

  那么,如何才能化解跌进面值的风险?是不是赎回就能化解?答案是否定的。汇添富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庞飒指出,基金不是股票,在暴跌中匆忙赎回基金,不是一件很理智的事。因为好的基金,能够有效抗衡市场的震荡波动,在长期投资中是能为投资者创造出良好回报的。

  除非投资者对所持有的基金已丧失信任,否则赎回只会将损失兑现,而且要付出放弃未来收益的代价。也就是说,只有中长期持有,才可有效降低风险。

  本报记者 许超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