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上海边界行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建军80周年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股市分析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公众服务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周刊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第B12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3版:广 告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08版: 社会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7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淀山湖一水域竟成“游泳场”
没有管理者没有救生员 野外游泳安全隐患极大
徐轶汝


    青浦淀山湖畔一处尚未建成的休闲场所,吸引了大批“野外游泳爱好者”,他们“不知深浅”,在漂着水草的湖水中游泳。这个“天然游泳场”最多时能有四五百人,而附近村民从中看到了“商机”,做起了“服务”工作。这个“游泳池”没有一名管理者,不禁让人为这些泳客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捏把汗。

  接到读者的报料后,昨天下午记者赶往现场探访。

  双休日泳客数百人  

  “天然游泳场”其实就是淀山湖靠近青浦朱家角的一片水域。驱车沿沪青平公路走,过东方绿舟大约1公里就到了。此处正在建设名为“金舟渔村”的休闲场所,湖边堆着一些沙子,工人们正在施工。

  下午3时许,烈日当空。湖面上虽然风不大,但依然有波浪不断地拍向岸边,浑浊的水面上漂着绿色的水草。离岸不远的湖中,十来个泳客正在戏水,有的还抱着用旧轮胎制成的“救生圈”往远处漂。

  环顾四周,泳客中有男有女,以年轻人居多,其中不乏儿童。据现场村民介绍,泳客有的来自附近村镇,有的还是市区开车过来的。几年前就有人在湖里游泳,今年岸边建旅游场所,沿河铺起了水泥道,下水更方便了,所以泳客人数激增。双休日,岸边往往停着四五十辆私家车,下水的人更是多达四五百名,往往从下午一直热闹到夜幕降临。

  床单围树成换衣间  

  泳客一多,附近村民看到了“商机”。岸边有五六名老太太,一见泳客就上前“兜生意”。她们手里提着一个大塑料袋,打开一看,游泳衣、饮料、毛巾都有;老太太们还出租用旧轮胎内胎制成的“救生圈”、供人休息的躺椅,统一开价5元钱,生意还挺红火;三四棵树之间用床单或毛毯围一圈,就成“换衣间”了,用一次同样是5元。

  没有任何管理者   

  泳客们说,他们大多是从朋友处听说这个“天然游泳场”,慕名赶来的,“城里的游泳池面积太小,扑腾不开”。可问题是,这里没有一个管理者,更不见一个救生员,一旦泳客抱着“轮胎”救生圈漂远后遇到危险,无法及时援救。

  游泳教练指出,自然湖泊内水面和水底温度不一样,泳客有可能在水中抽筋,在没有救生措施的环境下游泳,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向本报报料的读者陆先生也曾到这里游泳,但来过一次后就害怕了:“这里水深处超过2米,足够淹死一个成年人,湖底也不像游泳池底那样平整,到处都是乱石,我上次就被石头割破了脚。”从岸边望出去,只有很远处拦着一道禁渔网,浅水、深水区之间也没有任何标志。

  另外,湖水浑浊,根本达不到游泳水质要求,泳客在此游泳,如果眼睛、耳朵进水或者直接呛到水,极有可能生病。而出售的“轮胎”救生圈,上面缀满补丁,万一突然漏气,岂不危险至极?   实习生 许明 左妍 

  本报记者 徐轶汝

    上图:双休日不少人来此处“野游”

  下图:床单塑料布围成“更衣室” 许明 摄

  评论 070717108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