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上海边界行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建军80周年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股市分析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公众服务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周刊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第B12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3版:广 告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7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英国驱逐4名俄罗斯外交官
特工中毒案风波越闹越大 俄方表示绝不“忍气吞声”
王丰丰

  ■ 俄罗斯商人卢戈沃伊在莫斯科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 发
  ■ 俄警察从英驻俄使馆徽标前走过 图 TP

    英国外交部门16日宣布驱逐4名俄罗斯外交官,俄方回应说绝不“忍气吞声”。英俄围绕俄罗斯前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中毒案的外交风波越闹越大。

  十年以来首次驱逐

  英国外交大臣戴维·米利班德16日说,他决定驱逐俄外交官的理由是俄罗斯方面没有对利特维年科“痛苦而缓慢”的死亡作出适当回应。这是英国自1996年以来首次驱逐别国外交人员。

  利特维年科原先供职于俄联邦安全局,因批评政府被开除。2000年,他来到英国寻求政治避难。去年11月1日,利特维年科病倒入院,当月23日不治身亡。院方宣布在他体内发现了放射性物质钋-210。

  利特维年科之死在英国引起不小波澜。英方于今年5月23日指控曾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的俄罗斯商人安德烈·卢戈沃伊在英国下毒杀害利特维年科,要求俄罗斯将他引渡至英国受审。7月5日,俄总检察院拒绝英方引渡要求。双方关系急转直下。

  米利班德说:“俄罗斯政府未能注意到我们对待这件事的严肃性。”他说,驱逐俄罗斯外交官是“合适的举措”,英国希望借此表明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俄称英方在找借口

  俄罗斯方面16日表示,俄方一定会对英方的举动作出反应。俄外交部发言人米哈伊尔·卡梅宁说:“伦敦应该很清楚,我们不会对英国当局的这一挑衅行为毫无回应。这将肯定对俄罗斯与英国的关系造成最严重的后果。”

  卡梅宁称,英方的举措“不道德”,这一“精心策划的行为是为了将利特维年科案政治化”。他说,英方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给拒绝引渡两名遭到俄方通缉的嫌疑人寻找借口。

  卡梅宁指的是遭俄方通缉的寡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与车臣非法武装头目艾哈迈德·扎卡耶夫。别列佐夫斯基被控阴谋发动政变以及挪用国有企业资金。俄方曾多次要求引渡别列佐夫斯基和扎卡耶夫回国受审,但一直未能如愿。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本月12日说,卢戈沃伊涉嫌在英国谋杀前特工利特维年科是一桩刑事案件,不应将这一事件政治化。他当时就指出,如果英国外交部介入,就是在将这一事件政治化。

  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当天晚些时候在德国首都柏林说,英国希望与俄保持“建设性关系”,但“当发生一起谋杀,当一群无辜公民面临风险……必须采取行动”。

  卢戈沃伊自辩无罪

  身处英俄争端中心的卢戈沃伊辩称自己无罪,同时批评英国的行动将给普通的俄罗斯人与英国人带来痛苦。

  路透社援引卢戈沃伊的话说:“从这一丑闻发生的第一天起,我就一再说这件事有政治背景。我相信英国官员的所有这些声明都是为了国内政治服务。”

  他说:“我很遗憾,普通的俄罗斯人和英国人将为英国官员的不专业与无能付出代价。”

  利特维年科去年11月1日中毒当天与卢戈沃伊见面,两人和其他人一起在伦敦千年饭店共坐一桌用茶点。一名侍者指证,他收拾桌子时发现茶水颜色不太正常。英国警方调查发现,卢戈沃伊在伦敦住过的旅馆房间和乘坐的飞机上都有钋-210痕迹,他因此被列为头号嫌疑人。

    王丰丰 (新华社供本报稿)

  评论  070717116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