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当前把3.2亿元砸给岳阳楼,去修建那些价值可疑的青铜复制品,更当务之急的是要舍得花钱去抢救洞庭湖,消除湖区污染,拯救湖区生态 没有洞庭湖,整修岳阳楼何用? 邓伐檀 |
为办好“2007年中国湖南旅游节”,岳阳市人民政府斥资3.2亿元对岳阳楼景区进行了修整和扩建。新建成的岳阳楼景区是原景区的5倍,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岳阳楼都以青铜模型的形式陈列于新景区内。 岳阳楼之所以天下闻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是《岳阳楼记》中的原话,它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岳阳楼的“大观”,是“在洞庭一湖”。可以说,没有洞庭湖,就没有岳阳楼。 而今天的洞庭湖,刚刚因为暴发鼠患引起全国舆论的关注。事实上,洞庭湖是我国最典型的湿地,被称为“长江之肾”,在维系整个长江的生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今,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污染。湖南省环保局局长蒋益民介绍,目前洞庭湖污染呈现三个方面的态势:一是造纸企业污染严重——岳阳、常德、益阳三市共有造纸厂234家,其中环洞庭湖区造纸企业101家,湖区25家制浆造纸企业中,仅岳阳纸厂和沅江纸厂有碱回收设施,其他有环保设施的造纸企业,由于运行成本高没有运行,均将造纸黑液直排洞庭湖;二是湖区水环境质量堪忧——2005年,各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均为五类;三是湖区群众对整治污染要求迫切——湖南省环境污染投诉量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已成为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洞庭湖的严重污染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湖区民众的生存生活遭遇困境,也说明了岳阳楼的“大观”正在失去。很难想象,当面对一个黑糊糊、面积不断缩小的洞庭湖,岳阳楼还能称得上是“巴陵胜状”。洞庭湖污染不除,则岳阳楼扩建得再大、修得再豪华漂亮,都没有意义。 制约洞庭湖治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济利益,许多企业没有钱上马治污设备。所以,比起当前把3.2亿元砸给岳阳楼,去修建那些价值可疑的青铜复制品,更当务之急的是要舍得花钱去抢救洞庭湖,消除湖区污染,拯救湖区生态。只有当洞庭湖恢复了“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人们登上岳阳楼才会感到“心旷神怡”,“喜洋洋者矣”! 燕赵都市报(邓伐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