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法治视窗
 第A2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3版:投资理财
 第A24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汽车科技
 第B14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广告
 第B28版:上海地产
 第B29版:求职
 第B30版:求职·培训·留学
 第B31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32版:求职·培训动态
  
2007年7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钗筒忆语

董 桥

  清代竹雕祝嘏图钗筒

  董   桥

  三十几年前我喜欢读她写的那部《An Autograph Collection》,一九三○年厚厚的初版精装,琐琐碎碎写些让人读不厌的杂学,写历史,写轶事,写旧信,写人情,写世故。她是Dorothea Charnwood,伦敦旧书店的人都称呼她Lady Charnwood,集藏名人书札多得不得了,娘家跟大诗人布朗宁熟稔,老世纪老墨客都是他们家的常客,渊源潺潺,书香绵绵,半辈子收藏的手迹英美两边的收藏界都重视。她说她入门之初见闻浅薄,卖旧书信的商人手头一封署名J. Hogg的信注明“James Hogg, Poet, Biographer of Shelley”,她买了,回家她先生一看说苏格兰牧羊诗人James Hogg没有写过雪莱传,写《Life of Shelley》的是Jefferson Hogg,雪莱牛津的老同学!书信商人立刻减价退款。

  一九八二年我重访伦敦,在Cecil Court的Fletcher旧书店看到一封历史小说家Sir Walter Scott的书札,两页纸,第二页右上角有铅笔迹“Charnwood”和编号,老板比尔说可能是Lady Charnwood的旧藏,半途放弃了,她书上收录的司各特手迹不是这一封。那天,一位老绅士匆匆进来交一个信封拿走那封信:标价好几百英镑,老绅士一脸《撒克逊劫后英雄传》的慷慨。比尔聊起Charnwood那本书写尽英国贵族阶级矫饰的癖性:“我家有封Sir Walter Scott的信,”一位贵妇说,“好像是我奶奶的同学送给奶奶的,改天找出来给你收藏。”Charnwood听了说你自己留着吧。贵妇说送给你保存安全些。Charnwood说司各特值钱,我可以替你放出去。贵妇初衷不变。Charnwood说集藏生涯乐在孤履危行,从来不可指望树上掉下来的苹果:通常,那封祖传的司各特手迹不光是永远找不出来而且永远没有了下文。“你刚卖掉的那封Sir Walter Scott也许正是奶奶留给那位贵妇的嫁妆!”我说。

  比尔匆匆从地窖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小木匣,匣里藏着一部小册页,董琬贞画的墨梅十二幅,汤贻汾题长跋,鉴赏印章钤满册页前前后后的空白处,里头好像还有吴昌硕题的两首诗:“这才真的是一位侯爵夫人的嫁妆,”比尔说。“还有四五件官窑瓷器,三件雕漆和十件古玉,找到买主了,我赚佣金。”董琬贞是清代才女,嫁给汤贻汾,字双湖,号蓉湖,江浙人,册页上那方有名的小印也在:“生长蓉湖家澉湖”,极秀丽。我知道董琬贞,我姐姐的名字跟她同音,老师亦梅先生说她的词比她的画更好,我在黄花草堂读过,都不记得了。

  我那天很想要那件晚清的册页,比尔说这批货大价钱是瓷器,其次是古玉和雕漆,册页最便宜,可惜买主暂时不想破开来转售。他带我到地窖去鉴赏:瓷器我不懂,只见都带款;古玉太华贵,刻满乾隆御题诗,俗气得很;雕漆三件全带宣德嘉靖底款,润亮夺目。Charnwood说她懒得赶时髦集藏不同时期流行的古董文物,家俬和版画的价格波动最大,中国雕漆此时是俏丽的天价,彼时又是市场上的呆货:"...Furniture and prints are, I should think, the most so; the fluctuations of values seem to me foolish - at one time Chinese lacquer is at a fancy price, at another it is a drug in the market..."。这批名贵的嫁妆英国一些古早世家多得很,一点不稀奇,古董市道怎么起起落落这样的名器始终不愁出路。

  走出Fletcher我到Leicester Square一家咖啡馆去跟戴立克会合。我们到Greek Street去看一位做版画的画家。十九世纪写散文出名的Thomas de Quincey又穷又抽鸦片的时期那条街上的妓女安妮救过他,他的名著《Confessions of an English Opium Eater》里写过。版画家在替戴立克编的一本诗集做插图,他父亲是马来亚殖民时代的英国殖民官,留下几箱子中国和南洋的工艺品和文玩,一件清代竹刻小筒早两天卖给戴立克,还有一件明代剔红人物香盒要价太高我买不起:“也许是Thomas de Quincey装鸦片膏的盒子”,版画家开玩笑说。

  匆匆二十几年,我想起剔红香盒雕的其实是胡人戏狮图,明代雕漆非常抢手的题材,王世襄先生五十年代在地安门古玩店买过一件,说是珍妃家的旧藏,二○○三年拍卖卖了二三十万人民币。戴立克买的那个竹筒也很别致,口径只四厘米,高十一厘米,我去年找到一件也这样精巧。戴立克那件刻竹林七贤,我这件刻庭院祝嘏图。这么迷你的竹筒听说是古代女人收存发钗发簪的小筒,比笔筒诗筒香艳多了,跟《竹人录》里说庄绶纶在香筒上刻雾鬓云鬟一样消魂。回旅馆的路上,戴立克滔滔议论版画家的竹刻钗筒和剔红香盒,说Charnwood不赶时髦只求精品真是解语花:“贵就贵吧,我迟早要买下那个装鸦片膏的盒子!”他说。我默默盘算着哪一本古书上也许可以找到钗筒的纪录:"With an elegant gesture she untied a ribbon so that her tresses fell over her shoulders. She shook her head."《Of Human Bondage》里Ruth Chalice扎秀发的缎带远远比不上发钗发簪秀逸,轻轻拔下插进竹雕钗筒的那一瞬是宋词的风姿。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