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无”和“五个一” 赵志疆 |
赵志疆 暑期来临,学生“无地方可去,无东西可学,无项目可玩”,这“三个无”问题令许多家长头疼不已。鉴于此,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少年宫等校外活动场所暑期大力开展公益性活动,努力做到“五个一”:每周组织一次“免费开放日”活动;组织一次体育竞赛(文艺展演)活动或科学实验活动;联系当地科技馆、博物馆等公共资源,带领未成年人开展一次体验活动;组织一次社区未成年人公益活动;主动承担一次当地政府在暑期为未成年人提供的公益性服务。 少年宫等青少年活动场所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令人难忘。然而,过去完全免费的少年宫今已面目全非,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要价不菲的培训班,由此直接导致孩子“无地方可去”。教育部开列的“五个一”活动令人期待,响应通知要求,暑假期间本市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25座公园和130处社区公共运动场所向未成年人低价或免费开放,少年宫等推出了各种免费学习班,有望改变令人头痛的“三个无”状况。 然而,“五个一”只是应急之策,青少年更需要常态化的公益场所发展身心。不能解决少年宫等场所的公益属性与市场化生存方式之间的矛盾,少年宫完全免费开放很难。政府投入不足,少年宫因经费短缺以及人才流失,不仅不能免费开放,而且不敢轻易组织活动。 因此,“五个一”只是开始,要使孩子真正“有地方可去”,首先就要明确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活动基地的定位,不仅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和扶持。我们已经一再听到类似的吁请,这次的“五个一”正是抓手,希望少年宫等重新走入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心无旁骛地构建起属于孩子的活动天堂和精神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