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法治视窗
 第A2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3版:投资理财
 第A24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汽车科技
 第B14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广告
 第B28版:上海地产
 第B29版:求职
 第B30版:求职·培训·留学
 第B31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32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A03版: 焦点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7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蓝藻袭长春 全城日缺水3万吨
——本报记者上午连线长春媒体,了解事件最新进展
曹刚 吴金明

长春新立城水库蓝藻暴发示意图本版图表照片均为CFP
  ■ 7月17日,长春市消防支队黄河路中队的消防官兵启用水罐车为绿园区的锦江花园三区送水

  本报记者 曹刚 实习生 吴金明

  长春市第二水源地新立城水库,日前突现大面积蓝藻。7月16日,长春市停止取用新立城水库源水,紧急切换水源,改从石头口门水库取水。

  新立城水库主要为长春市西部区域供水,约占全市日供水量的四分之一。

  目前,十多万市民的生活用水受到影响。

  2万多人缺水用,约10万居民家水压低

  长春市有两大水源地,目前暂停取用源水的新立城水库是第二水源地,向长春市第三净水厂供应源水,日供水18万吨左右。第一水源地石头口门水库向长春市第一、二、四净水厂供应源水。

  截至目前,长春市东部和中部地区供水较平稳,受第三净水厂供水量大幅下降的影响,绿园区中、西部缺水严重,重点在和平大街以西、西安大路西安广场以西路段两侧区域内,重点用户主要有汽车厂厂区生活区、大成玉米公司。

  受影响的11个居民住宅区是锦江花园、解放花园、青州路解困小区等。断水区域有2.47万人,日需水量5000吨;低压区域人口约10万,日需水量2万吨。

  动用市长预备费1000万元

  新立城水库暂停取用源水后,长春市第三净水厂并没有停产。

  长春市第一净水厂从石头口门水库取源水,每天通过备用管线输送10万吨净水到第三净水厂,然后通过第三净水厂原有网络供应到缺水城区。

  对第一净水厂挖潜后,日转输第三净水厂的供水量可达12万吨,配合其他调控措施,最终将每天18万吨的供水缺口控制在3万吨。

  长春市政府将动用市长预备费1000万元,加快应急工程建设。预计一周后,可将日供水缺口控制在2万吨左右。

  蓄水井、消防水罐车紧急供水

  在长春市供水“重灾区”绿园区锦江花园小区,存放量达1400吨的蓄水井紧急启用。从16日起,消防部门开始向井内注水。如果定时供水,可以满足8幢楼930多户居民3天的生活用水。

  长春市政府调度长春消防支队90多辆备用水罐车,随时准备向供水困难地区紧急供水。截至16日凌晨3时,水罐车已向锦江花园小区送水855吨。

  伊通河溢流,降低下游藻类繁殖概率

  暂停使用新立城水库源水后,水库下游的伊通河上是否会大量繁殖藻类?

  伊通河管委会工作人员解释,藻类大量繁殖需要特定环境,而伊通河并不具备这样的环境。

  工作人员介绍,新立城水库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六七月是长春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气温最高、降水最少的时期,为藻类大量迅速繁殖提供了基础条件。另外,新立城水库汇水区最近突降暴雨,附近藻类大量侵入水库水体。

  而伊通河水体流动速度快,最近的气温又相对较低,所以并不具备藻类大量生存的环境,管委会已采取溢流等办法,加快水体流动,破坏藻类生存环境,提高伊通河抵抗藻类繁殖的能力,降低藻类繁殖可能性。

  评论 07071810301

  【焦点关注】

  今年各地已发生的蓝藻事件

  ■ 太湖

  6月19日上午,在距离无锡市重要水源地贡湖水厂11公里处,太湖梅梁湖4万平方米水域暴发大规模蓝藻。受蓝藻污染,此处太湖水质严重恶化,导致市民无法饮用自来水,无锡各大超市的矿泉水和纯净水告急。近日,太湖水温持续升高,蓝藻又开始入侵南岸的湖州水域。为此,湖州市将在太湖和湖州内河交界处筑坝以防太湖水倒灌,并投入3200万元“买停”在湖上经营的24条餐船,防止污染。

  ■ 巢湖

  6月11日,在安徽巢湖北岸的烟墩至义城沿岸,湖面突现大量蓝藻,沿岸边水域呈翠绿色、粘稠状,气味难闻。在2003年、2004年,巢湖曾连续2年暴发大面积蓝藻。2003年,巢湖局部水域蓝藻厚度最大时超过1米,引起国家环保总局和省政府的高度关注。

  ■ 滇池

  6月4日上午10时许,云南滇池从闸道往草海方向的河段突现大量蓝藻,腥臭扑鼻。当地政府每天出动十多艘打捞船,到25日下午4时,在滇池与陆地接壤的浅水区域内,蓝藻仍没有明显减少。因为蓝藻污染,滇池的鱼大量减少。

  【专家观点】

  解决蓝藻的关键是控制污染源

  今天上午,记者连线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水质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张晓健。

  张晓健教授曾参与治理无锡太湖蓝藻。他认为,此次长春暴发蓝藻影响不大,因为长春有多处水源,对群众的生活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此前,太湖和巢湖也先后暴发过蓝藻,蓝藻暴发有没有南北差异?张晓健表示,蓝藻暴发一般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湖水的富营养化程度,二是气温、水温、光照等气象条件。“蓝藻产生主要是因为水体富营养化,只要条件具备就会产生,跟地理位置的关系不大。但各地实际情况不一样,长春蓝藻暴发的具体原因还需实地调查。”张晓健表示,长春蓝藻是否有毒,也需当地疾病防治控制中心检测后才能确定。

  今年各地频繁暴发蓝藻,是否表示环境质量正在下降?张晓健认为,蓝藻问题每年都有,无锡太湖蓝藻造成的影响比较大,受到普遍关注,而以前各地也暴发过蓝藻,各方面都不是很重视,媒体不报道,公众知晓度就低。

  “所以,不能简单地说环境质量在下降。但各地暴发蓝藻,给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排污减污刻不容缓,解决蓝藻问题的关键是对症下药,采取果断措施控制污染源。”张晓健说。

  【焦点知识】

  蓝藻对人体有害吗?

  蓝藻常在夏季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有腥臭味的浮沫。大规模的蓝藻暴发,被称为“绿潮”,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死亡。更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约半数“绿潮”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毒害鱼类、人畜,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