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要 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特奥专版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吃遍中国
 第B12版:好吃 · 美食地图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广 告
 第B17版: 广 告
 第B18版:广 告
 第B19版: 广 告
 第B20版:广告
    
2007年7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胶拍案惊奇系列之初刻拍案惊奇第廿三回
阿胶乌鸡汤:百姓日用而不知

宣廷


  柳长华很生气,他认为把阿胶中医西化的倾向后患无穷。柳长华的身份是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说话自然很有分量。这是今年7月初,他在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专家论证会上说的。

  根据录音整理,他的原话是:“阿胶最初主要不是药,而是百姓生活必需品,是可以长寿延年的,大夫也可以用来治病。你去告诉百姓可以治什么病,那就缩小了它的应用范围了。这不是阿胶的精髓所在。要扭转阿胶这几年过多药品化的倾向,还它的本来面貌。”

  为什么这么说呢?柳长华解释道,阿胶的魂是“养”,养生、养血、养气,因为这个“养”字才成为贡品、“上品”、“圣药”,才能千年不衰。阿胶的作用应当以养生保健为主,以治病为辅,企业应从文化入手做好阿胶养生保健这篇大文章。

  果然是大家风范,出语不凡。但是如果你到民间走一走,事实上人民群众——而不是一些学者——千百年来始终奉行如一,努力实践。在这个意义上,正如毛主席所说,谁是最聪明的人?是人民群众。

  比如在广州,有一家店叫鸡佬炖汤,店内有一道菜,名叫阿胶乌鸡汤。这汤有什么好处?店家说的好,是补血、益气、养颜。据说,这道汤是女人和老人的至爱,颇受欢迎,长盛不衰。

  很显然,对阿胶的认识——主要不是药,而是百姓生活必需品——柳长华和那“店家小二”殊途同归,不过一个是站在理论的立场,一个是站在实践的立场。你让“店家小二”在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显然不可能,正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但这并不妨碍人民群众的热情实践。

  事实上, 中国传统养生之道,讲究的是医食同源。“营养疗法”与“食疗疗法”交相运用,起源悠久,早在周朝就设有"食疗医官",指导朝野食疗方法。唐代孟铣著有《食疗本草》,虽然大部分失传,但其中一部分散见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阿胶作为本经上品,号称中药滋补三大宝,与人参、鹿茸并驾齐驱,千百年来自然沉淀下大量食补之方,其间融合中医学、中药学、营养学、饮食文化于一体,果然是博大精深。

  自本篇开始,我们将与读者一起涉猎其中。下篇先从阿胶乌鸡汤说起,敬请关注。故事结尾,我们重温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那句名言:“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寻览民族瑰宝,知其源头出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