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大宏图 木石云水 |
|
1979年,当我以一名访问学者的身份拜访美国斯坦福大学艺术历史系主任文以诚先生时,他拿出了一本台湾出版的印刷精美的画册,问我是否认识这位名叫刘大鸿的上海画家。我当然认识,他中等的个子,机敏的个性,年轻的他常到上海美术馆参加一些活动。一年后,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馆长、文以诚教授,还有十分活跃的美籍策展人林似竹女士来上海开学术研讨会,与我约好了去拜访刘大鸿先生。他将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画在布面上,他将自己对中国历史的思考画在布面上,一直有越来越多的画商来买走他的画,一直有世界各地的美术馆邀请他去开画展,他的画被制作有限印刷品,有画商为他印制精美的画册,出版挂历。当我问起他,你知道自己的作品都被哪些画商收去,藏在哪里,是否能列张清单时,他一脸茫然。 如果说我国的经济正在腾飞,我国的各类商品正通过集装箱码头运往世界各地,我国的文化艺术产品也参与了外贸顺差。然而不是每个艺术家都有这样的幸运,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的抽象艺术画家张健君以一万元人民币卖掉了他的一件作品,这在当时普通人工资不满百元的上海无疑在美术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从最初豫园商城的旅游艺术品,到以台湾为主体逐步形成世界艺术品收藏群体向中国大陆的进军,再到近几年国内收藏热的兴起,艺术家们在市场的检验中有的像流星般消失,有的则像恒星一般越来越明亮。究其原因,80年代初,有一批迅速模仿国外各种新式样的画家在中国美术界令人眼前一亮,风靡一时,接着是有相当写实功力又有中国本土内容的画家受到市场的追捧。中国艺术市场发展至今,收藏群体正在逐渐成熟,中国经济的崛起,使世界上成熟收藏群体越来越密切的关注。 刘大鸿回顾往事,十分感谢他所在的浙江美院第一工作室,那里十分宽容的老师,鼓励同学张扬个性。当时那批个性很强的同学:王广义、张培力、阎萍,他们都以自己的艺术智慧与功力在艺术市场上获取了成功。 刘大鸿作为一名画家的同时,也没忘了作为教师的本分。他创立的“双百工作室”带领学生创作并出版了《上海百多图》。今年他又与学生们作“新点石斋画报”展览,他带着学生们用画笔描绘着上海。当年《申报》所属的“点石斋画报”主笔吴友如是以白描记录上海,今天的刘大鸿则以油画的方式记录了上海。刘大鸿画中充满了跨越时空的想象,对历史与现状的幽默、调侃;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判与鞭挞。刘大鸿的画在向世界展现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现实,之外还向世界展现了我们的幽默与社会的进步与宽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