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要 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特奥专版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吃遍中国
 第B12版:好吃 · 美食地图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广 告
 第B17版: 广 告
 第B18版:广 告
 第B19版: 广 告
 第B20版:广告
  
2007年7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人重本色

吴文元


  前不久,在广东九江大桥发生断裂事故的瞬间,谢凤运、王文田两位老汉拼上老命拦车,救下了往出事桥面驰去的八辆汽车。当有关部门将两万元慰问金送到他们手上时,他们拒绝了。在实在无法谢绝的情况下,他们决定将慰问金捐给老家的两所小学。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老汉都是“大老粗”,但他们知道一点——“我们是大老粗,不识字,但我们知道好事要多做。”难怪他们拒绝收取慰问金时,也没有闪光的语言,只是执拗地说:“不要钱,我们不能要钱!”当被救者向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反而觉得不好意思:“谢什么呀,是人都应该这么做。”

  有人认为,这两位老人如此淡泊名利,与他们是“大老粗”有关。我看并非如此。他们虽然是“大老粗”,不会上网,无法从现代化的手段中学到知识,但他们身上有着劳动人民的本色,懂得做人的原则,一句“是人都应该这么做”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这么一句顺口溜:“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当时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当父亲给他送衣物时,竟对同学说:“这是我家帮工。”原因就在于这个大学生忘记了劳动人民的本色。

  因此,对那些见钱眼开的人,利迷心窍的人,见别人危难而贪生怕死、不肯施援的人,除了要给予严厉的抨击之外,就是要唤醒他们的良知,让他们的本色回归。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有文化”、少“本色”现象的出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