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要 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特奥专版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吃遍中国
 第B12版:好吃 · 美食地图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广 告
 第B17版: 广 告
 第B18版:广 告
 第B19版: 广 告
 第B20版:广告
  
2007年7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追踪】
设计者竟称“成”是创意
《咬文嚼字》编辑认定“时间成可贵”错了
刁茜 乐梦融 王爱东


  本报讯 (实习生 刁茜 见习记者 乐梦融 特约通讯员 王爱东)“时间成可贵,生命价更高”是出现在上海街头的一则颇受争议的公益广告,本意是提醒大家注意交通安全,不要抢行。本报在6月26日头版刊登报道,指出“成”应为“诚”。但直到现在,这一刺眼的错别字仍未更正。

  记者在威海路黄陂北路口一车站,就这则广告询问多位路人,看法不约而同: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广告语显然改编自这一名句,为何“诚”会变“成”?

  对此,上海市公益广告管理中心解释,这是年度全国公益广告大赛优秀作品,这么写是艺术设计的创意需要。广告设计者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大三学生小林称,自己是搞设计的,看事情的角度有所不同。把“生命诚可贵”改成“时间成可贵”,“是为了让人们深究自己是否成为时间的奴隶,更是为了警示人们,不要以时间为幌子,忘却生命的价值”。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小林在设计说明上,把“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作者当成是革命烈士夏明翰。(夏明翰的名句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而交通运输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在本报首篇报道刊出后,解释这一“创意”时,也称来自夏明翰的名句。

  《咬文嚼字》杂志社编辑郝先生认为,设计者所谓的创意是没有道理的,“成”在这里肯定是错别字,错字情况在广告里出现最多,是对汉语的不尊重。他建议,若以后公益广告征稿,应请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参与把关。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