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定孔庙 秦一鸣 |
◆ 秦一鸣 长假里,本打算充分利用起来,携家人外出彻底放松一番的。但想到凡有可观之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便没了兴致。沏一壶上好的乌龙,读几本平日里无暇浏览的闲书,研墨铺纸通临《张迁碑》打发掉的。凭心而论,如此度日虽慵慵懒懒,倒也悠然自得。 那一日,避过高峰,驾车携妻子、女儿及老丈人至嘉定孔庙、老街等地转悠。圣人所在地毕竟是斯文场所,远离尘嚣,松柏苍翠,清静高古,如此优雅境地想不读书恐怕也难了。到孔庙,参拜老夫子自然是首要之事了。女儿乖巧,圣人面前一脸虔诚,念念有词,并撕纸一页端端正正写下勤奋读书的“宏愿”,呈于殿堂右侧许愿架上。拜过孔老先生之后,顺便参观了中国科举制度展览。展览布置极为精到,不仅对中国科举制度发展作了详尽叙述,还陈列诸多明清以来科举文物,尤其是用泥塑形式模拟应试场景,形象地再现了当年学子追求功名的艰辛。观毕,不禁喟然!便对女儿言古人读书之刻苦用功,同时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励其志。女儿闻之,虽频频颔首,作认真状,却噘着嘴颇不以为然地低声咕哝,意思现在读书并不比古人轻松,见无人搭理,少顷又狡黠地轻声发问:那位孔老师亦能“数、理、化”否?听罢,一时语塞,随即抚掌大笑,女儿亦笑。 其实女儿说的不无道理。古人读书虽历经千辛万苦,但仅限于《四书》《五经》,即便应试作文也是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八股来套,按当今说法叫“偏科”,考生一旦及第,即告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便是登科学子一番心情的写照。而如今的读书郎,除每学期的期末大考、期中中考外,每月还有月测验,每周还有周考查,每日还有许许多多的作业,周末在家还有做不完的复习题,所涉领域:数、理、化、语、外、史、地、政等等,不仅学生书读得艰苦,父母长辈也跟着受累,其压力决不亚于古代读书之人。呜呼!可怜孩童全然没了应有的天真烂漫和童真之趣,即便将来能顺利完成学业也并非就一定有安稳的饭碗可捧。想想我辈,少年时因“文革”读书无用论作祟,该读书时却忙于“学工”“学农”“学军”,虽然虚度光阴、荒废学业,为时代所致,但由此省却了十年寒窗、悬梁刺股的种种烦恼毕竟也是事实。 之后的老街观光纯属走马观花,游兴索然,倒是回味孔庙与女儿之对白,心头略感沉重。遂上车,打道回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