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边界行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法治视窗
 第A20版:读者之声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 ·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 ·广告
 第A28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29版:新民环球 · 博览
 第A30版:新民环球 · 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 ·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 · 社会/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现代家居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 · 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 · 数码
 第B24版:e生活 · 掌上天地
    
2007年7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话说“冬病夏治”

赵杜鹃


  赵杜鹃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而多发的呼吸道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一般认为其病理特点是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狭窄或痉挛。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甚则不能平卧等。

  中医认为哮喘的病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责之伏痰,为素体肺、脾、肾三脏失调有关。若肺虚则卫外失固,容易感受外邪,致肺气不利,津液凝聚为痰;脾虚则水液失布,致生湿酿痰,上储于肺;肾为主水之脏,肾虚不能蒸

  化水液,上泛为痰。外因则与感受外邪,接触异气及喜食甜酸腥辣有关。冬春季节外感风寒风热,外邪乘虚侵袭体内可诱发哮喘,接触异气及喜食甜酸腥辣,可刺激寒痰引发哮喘。哮喘反复发作,可导致机体正气不足,气虚则血瘀,临床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血液粘稠度增加。支气管哮喘治疗上之所以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是针对痰饮者,当以温化,而上焦气化,只有靠胸中之大阳。反复哮喘,必伤阳气,阳气不足,无力温散寒痰、血瘀,痰瘀不消必重伤阳气而形成恶性循环。

  “冬病夏治”即在“三伏天”将中药敷于人体特定的穴位,如肺俞、大椎等穴,经由经络作用与肺脏,以达到治疗目的。根据中医理论,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刻,尤其是午时,此时予温阳化痰辛温之品敷于穴位上,药物通过皮肤进入穴位经络至肺脏,达到治疗的目的。腧穴是经气汇聚之处,肺脏虚弱,肺失宣肃,必然在体表与其相应穴位如肺俞、大椎等穴有反应。大椎穴属督脉,督脉统一身之阳,为阳之海,振奋一身之阳气,肺俞穴所属之膀胱经主一身之表,为人身之藩篱,主治咳喘,故将具有温散寒痰的药敷于这些穴位,可振奋阳气,内传肺脏,温化痰饮,以达到所需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冬病夏治”能调和营卫,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振奋诸阳,清肃胸中伏邪。

  (作者为上海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