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边界行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法治视窗
 第A20版:读者之声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 ·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 ·广告
 第A28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29版:新民环球 · 博览
 第A30版:新民环球 · 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 ·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 · 社会/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现代家居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 · 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 · 数码
 第B24版:e生活 · 掌上天地
第B08版: 阅读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7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电话的革命史(下)

李月

  ■ 爱立信品牌早期车载移动电话广告
  ■ 三星公司出品的第一台电话

  ◆ 李月

  手提电话的出现

  经过24年的研究和计划,1970年12月21日,贝尔实验室为移动通讯系统申请了专利。但是当集成电路在市场上出现时,科学家们很快想到要把它和贝尔系统的蜂窝网络电话结合在一起,发明一种新技术——手提式移动电话。

  最早的手提式移动电话是由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老搭档——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那时,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硬件,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则负责提供通讯服务。几十年来,摩托罗拉公司一直为贝尔系统生产车载移动电话,因为长期的合作,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将手提电话的相关生产资料交给了摩托罗拉公司。

  但此时,摩托罗拉更像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潜在的竞争对手。摩托罗拉公司建立了发射台、接收器和中央处理器,如果手机研制成功,顾客可能就会选择新的服务,而贝尔系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那里的科学家也正在以车载移动电话为基础,研制手机。

  1973年4月3日,摩托罗拉公司展示了世界上第一款手提式移动电话样品,同年7月,它还登上《流行科学》杂志的封面。这款手机由数千个零件组成,尽管它的重量接近1公斤,而且是按分钟计费,但最终人类还是发明了无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使用的移动电话。

  1974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为蜂窝网络系统设置了一些固定频率,并开始为手机业起草一系列规章制度,所有无线电话运营商和制造商都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这些条条框框最大的好处就是:在这些规定下生产出来的手机能够兼容。至少,美国的移动电话能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即使是不同制造商生产的不同型号的手机也能互相接通。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也开始测试它的第一款手机,它采用了日本车载电话技术。移动电话实验证明了大范围的蜂窝状通讯系统能够运行。

  不同的传输方式

  1983年12月12日,获得了无线电频段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开始了AMPS服务(Advanced Mobile PhoneService高级移动电话服务)。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许多人一样低估了移动电话的潜力,1984年1月1日将无线网络营业权下放到地区电话公司。1993年,它又重新进入手机市场,这次花费了126亿美元才购买到国内移动电话网络的准入权。

  1984年,《财富》杂志预测到5年后会有10万手机用户,而实际上有35万。1990年,通讯专家估计到2000年将会有560万到670万手机用户,而实际上比他们估计的要多500万。到现在,全球手机用户已经超过20亿。

  一开始,大多数人觉得普通老百姓既不需要,也支付不起昂贵的手机费,所以低估了对手机的需求。由于这些错误的预测,手机运营商的网络面临的压力很大,电话经常断线或者出现忙音。上世纪80年代末,手机从模拟信号系统转化到了数字系统。数字系统具有两大明显优势:数字信号经过压缩,占用频率带宽减少;一个频段上能传送多个数字信号。1989年1月,美国手机供应商开始采用数字信号。电信业委员会采用了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技术作为标准。时分多址技术既提供数字信号,又提供模拟信号服务。

  高通公司(Qualcomm)是军事卫星通讯的专家,拥有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技术,CDMA技术可以在多个频率上传输信号,这种灵活性使每个频率上所能承载的电话更多,一般情况下是TDMA的两至三倍,在信息传递中,CDMA技术的优势则更为明显,信息能立刻在多个通道上进行传送。

  在模拟信号和TDMA系统中,相邻两个基站之间要使用不同频率,CDMA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打破这个限制,每个基站都能使用辖区内的任何频率。这就大大增加了它所能负荷的电话数量。

  1988年,高通为CDMA技术申请了专利。要 想 使CDMA网络运转起来,就需要新的手机设备。但是高通和当时手机业的三大巨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摩托罗拉和爱立信不同,没有任何手机生产经验。但是没关系,1989年底,高通展示了CDMA网络的手机样品。在短短几年中,CDMA网络系统迅速扩展了海外市场,同竞争对手一样,CDMA既提供信号服务,又提供模拟信息服务。

  尽管欧洲和亚洲此时都在进行手机改革,但高通的革新使美国又一次走在编码技术的前沿。

  未来的手机

  随着手机用户的增多,对无线电频段的需求更加迫切。1997年1月,联邦通讯委员会以拍卖形式,分配新增频谱。由于增加了数百个新的频率,欧洲研发的数字系统GSM(Groupe Spe ciale Mobile全球通),得以在美国传播。20世纪80年代,欧洲有9个模拟信号系统,它们把欧洲大陆连接在一起。欧洲各国的电信部门预测到了数字信号的美好前景,在1991年研发了GSM系统,当时这个系统有近10万用户,只提供数字信号服务。

  信息革命给手机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10年前,移动电话只是在移动过程中能使用的电话。1996年,当诺基亚在欧洲把手机制做成掌上电脑时,人们对手机的定位发生了变化,人们以前只要求网络保证通话的音质,现在更强调各类信息的传送。

  近年来,手机越来越小,而且兼具了其他电子设备的功能。可拍照是手机最显著的硬件改进。2000年,随着第一款能照相的手机问世,用户可以用手机收发照片,这种手机很快就流行起来。手机的第二大改进就是采用了锂电池,用户可以全天开机了。在过去10年中,手机最大的改进就是码分区的传播,现在GSM系统使用的仍是时间分区,下一步可能就会考虑采用码分区。许多公司都想建立一个码分区系统,但是,即使采用码分区系统,现有的频率容积也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用户需要。

  21世纪初,手机进入了一个服务的时代,下载铃声、照相、发短信、玩游戏、看电影等等。当手机的价格下降到大部分人都能用得起时,用户就急剧增多。2007年,全世界有20多亿手机用户,在有些城市,手机的数量比人口还多。正是人们对沟通永不满足的渴望,使得手机的发展前景依然美好。

  摘自《世界博览》2007年第7期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