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匠心绘“胆剑” ——记程十发先生当年与新民晚报的一段情缘 林明杰 |
| ||
|
国画大师程十发先生一直是新民晚报及其报人的好朋友。昨天下午,记者再次来到“三釜老屋”,程十发的长子程助取出一本连环画说:“这部《胆剑篇》承载着我父亲对新民晚报的深厚感情。” 赵老“吃醋” 程助回忆了程十发创作连环画《胆剑篇》的缘由。1962年,程十发应羊城晚报之约,创作了《阿Q正传108图》在该报连载,引起广泛关注。新民晚报社长赵超构与程十发交情颇深,他看到后便跑到程十发家中“问罪”:“广州有晚报,难道你不知道上海也有晚报吗?”程十发对赵老很尊重,马上表示也要为新民晚报画。 突发灵感 画什么呢?为新民晚报的读者画画,十发先生很用心。当时我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北京人艺正在上海演出曹禺等创作的话剧《胆剑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的决心和意志,给观众以很大的鼓舞。北京人艺中有很多人与程十发是好朋友,也是他的“画迷”,几乎每天都要到程十发家中聊天,看他画画。其中包括蓝天野夫妇、焦菊隐、王文宗等。看了话剧《胆剑篇》之后,程十发有了灵感:何不将此改编为连环画呢? 费尽心机 程十发构思《胆剑篇》别具匠心。他首先请人将剧本改编成连环画脚本,同时请高手用元曲的曲牌填词,100幅画配了100首词。他自己在绘画风格、谋篇布局上也费尽心机。首先,作品在人物造型和场景描绘上追求一种别致的装饰趣味。在章法和韵味上,程十发借鉴了汉代和魏晋画像砖,尤其是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的画像砖《竹林七贤》。他用一个方框标明人物姓名的做法,就源自《竹林七贤》画像砖。人们一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感受到遥远的古代气息。而人物的造型、线条等,他又借鉴了一些明代木刻版画的元素。他放弃了当时连环画常用的西洋透视画法,而采用传统的布局方法。有人称之为“散点透视”,程十发则更倾向于苏联早期电影导演爱森斯坦对中国画所下的定义“积累远近法”。 不管如何借鉴,程十发最终还是用自己的艺术个性来融会贯通。他画得轻松潇洒,构思出奇出新,充满了趣味和韵味。 成为经典 从1962年3月6日起,程十发每周在新民晚报“繁花”专刊上发表两幅《胆剑篇》,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并赢得了美术界的高度评价。《胆剑篇》已成为中国连环画史和新中国美术的经典作品。 本报记者 林明杰 评论 07072011801 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中国画院名誉院长、艺术大师程十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7月17日18时58分在华东医院病逝,享年86岁。 兹定于7月22日(星期日)上午10时整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告别仪式。 特此讣告。 程十发先生治丧小组 2007年7月18日 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