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学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神经肌肉接头也能“阴阳”调和 董纯蕾 |
本报讯 (记者 董纯蕾)正、负信号如何在运动神经和肌肉细胞内“博弈”?谁能“安抚”神经“信使”——突触,又是谁一时的“示弱”会导致运动机能障碍?昨天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神经元》(Neuron),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罗振革研究员领衔的突触信号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提示神经肌肉接头形成过程中有“阴阳”调和机制。 作为神经信号传导的基本介导单位,突触一直是神经学研究的热点,各种正性和负性信号会调节其形成和稳定度。神经肌肉接头(NMJ),是由来自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形成的突触,控制机体的运动功能,其发育异常会导致多种运动机能障碍,因此也是研究突触形成的经典模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运动神经元产生的聚集素(agrin)是“正性信号”,能促进突触结构的形成和稳定,而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ACh)是“负性信号”,会最终导致突触结构的解体。 罗振革研究组经过系统研究,发现“罪魁祸首”是一种钙依赖的蛋白酶calpain,负性信号“干”的“坏事”便是激活了它,正性信号的“好事迹”也正在于抑制了它,神经信号在正负之间的摇摆好比一个阴阳调和过程。研究进一步发现,聚集素抑制calpain的活性,是通过一种叫做rapsyn的蛋白与之结合来实现的。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rapsyn蛋白出人意料的功能以及聚集素全新的作用机制,获得《神经元》审稿人的高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