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边界行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法治视窗
 第A20版:读者之声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 ·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 ·广告
 第A28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29版:新民环球 · 博览
 第A30版:新民环球 · 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 ·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 · 社会/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现代家居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 · 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 · 数码
 第B24版:e生活 · 掌上天地
  
2007年7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先将安置房配额转让乔先生,再将房屋提价卖给项先生——
一房二卖 毁约人赔进42万元

富心振 江跃中 绍波


  吴先生先将安置房配额以29.5万元转让给乔先生,拿到房屋后,又以48万元出售给项先生,并办理了过户手续,从而引发了三方纠纷。去年8月,乔先生因强占项先生的房屋,被法院判决搬离房屋(见本报去年8月14日的报道)。

  今年2月,乔先生一纸诉状将原房主吴先生夫妇告上法庭。前天,南汇区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吴先生夫妇返还乔先生购房款29.5万元,支付乔先生违约金13.9万余元,赔偿乔先生经济损失28万元,共计71.4万余元。

  一房二卖三起诉讼

  吴先生因原有的农村宅基地房屋动迁,取得安置的产权房订房单。2002年12月,吴先生的女儿代表吴先生,将一套安置房屋的配额转让给乔先生,并订立一份协议书,其中约定房价27.9万余元,如果一方违约,由违约方付50%的违约金等。事后,吴先生共收取了乔先生29.5万元,用于支付房价款等费用。

  2004年6月,吴先生从房产公司拿到这套安置房后,却与项先生签订了房地产买卖合同,将房屋及车库以48万元的价格卖给了项先生,并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项先生取得了房产证。

  其间,乔先生强行入住后,曾以吴先生拒交房屋为由诉到法院,项先生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经法院判决认定,项先生受让吴先生的房屋所有权是善意、有偿取得,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合法有效。因此,去年8月,项先生以乔先生强占其合法取得的房屋为由,起诉要求乔先生搬离,获得法院支持。

  今年2月,乔先生在无法获得房屋的情况下,以吴先生故意毁约,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为由诉到法院。

  双方争辩违约责任

  在法庭上,乔先生认为,在以往的诉讼中,自己要求吴先生交付房屋的诉讼请求未获支持,且项先生诉求自己搬离已获法院支持,现原告已无法得到涉讼房屋,故起诉到法院,要求判令吴先生夫妇返还已付购房款29.5万元;支付违约金13.9万余元;支付购房差价损失29.1万余元等。

  吴先生夫妇则认为,造成双方买卖不成是因为乔先生不愿支付超过约定面积的房款所致,是乔先生违约在先,自己是在发函给乔先生后,才将房屋卖给别人的,乔先生主张的经济损失是乔自己造成的,故只同意返还购房款,而违约金过高,要求法院调整,对其余诉讼请求要求驳回。

  在审理中,法院委托房地产估价公司,对涉讼房屋(毛坯房)在不同时间节点的市场价格作评估,结论为平均市场价格70万元左右。

  故意毁约必须“埋单”

  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案双方当事人签订的房屋转让协议合法有效,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并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吴先生在具备了履行交房义务的条件下,未能按约将房交付乔先生。且吴先生在未解除与乔先生签订的买卖协议前提下,将房屋以高出双方约定价格18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案外人,直接导致乔先生无法获得此房屋。吴先生的行为显属故意毁约,已构成根本性违约,对此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据此,法院作出了上述判决。

  【法官点评】

  双方在签订协议后房价不断上涨,因吴先生故意违约而引发多起诉讼,乔先生丧失了在此期间再购房的机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而吴先生按约承担的违约金显然无法弥补对方的损失。按照违约方应完全赔偿原则,对违约金不足以赔偿损失部分,吴先生还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特约通讯员 富心振 本报记者 江跃中 绍波 图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