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边界行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法治视窗
 第A20版:读者之声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 ·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 ·广告
 第A28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29版:新民环球 · 博览
 第A30版:新民环球 · 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 ·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 · 社会/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现代家居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 · 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 · 数码
 第B24版:e生活 · 掌上天地
    
2007年7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盐津葡萄”瓶中混进烟蒂
蜜饯生产方式落后,卫生状况难让人放心
顾鹏程

  ■ 盐津葡萄中混进烟蒂 记者 周馨 摄

    读者金先生投诉:日前,我在一家超市买了一瓶盐津葡萄。回家后当我打开瓶盖准备享用时,突然发现里面有只烟蒂,顿时一阵恶心。蜜饯卫生如此糟糕,不知厂家是如何把关的!

  【调查附记】

  记者仔细看了这瓶盐津葡萄,透明塑料瓶里一只沾满黑污的黄色烟蒂清晰可见。瓶子的标贴上印着,生产厂家杭州华味亨食品有限公司,上面还标着“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瓶盖上的生产日期是2006年12月1日,盖子仍然密封,没有打开。记者通过瓶子标贴上的电话,联系到这家企业的上海办事处,接电话的人答应前来察看。想不到约好时间却不见人来。过了一星期记者再次打去电话,对方回答,由于工作很忙,已把此事忘了。第二天上午,办事处沈先生来到本报,看了这瓶“烟蒂葡萄”后表示,这是他们工作失职,愿意与消费者沟通,妥善处理好这一事情。

  据沈先生解释,蜜饯的生产过程是,从产地买进半成品,然后加工制作。由于前期晾晒场地条件简陋,蜜饯直接放在地上晾晒,加上后期加工缺乏先进的设备,蜜饯的卫生检测主要靠人的肉眼看,因此稍一疏忽就会留下“遗憾”。

  厂家如此解释未免牵强,还望改进生产方式,重视食品卫生。

  本报记者 顾鹏程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