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体内的“科学仪器” 刘闻 |
鲶鱼的地动仪 鲶鱼是淡水鱼的一种,口部比较宽广,身上可分泌出一种黏液,从而谐音叫鲶鱼。 日本很多地方饲养鲶鱼以预测地震。科学家研究发现,鲶鱼对轻微震动十分敏感,地震前所引起的微弱电流变化,鲶鱼的感受器都能感觉到。 蟑螂的瞄准仪 蟑螂把两只复眼得到的信号传到大脑 ,头部便瞄准目标。大脑根据这两种信号的差别,指挥双臂对准目标猛然袭击,准确率极高。 海豚的回声定位器 海豚头部的瓣膜和气囊系统是一种回声定位器,能发射超声波识别各种物体,哪怕在漆黑一团、礁石林立的海区,也能自如地捕捉小鱼。 响尾蛇的红外接收器 响尾蛇尾部末端有一串角质环,当遇到敌人或急剧活动时能长时间发出响亮的声音,致使敌人不敢近前,故称为响尾蛇。响尾蛇的眼睛和鼻孔间有个漏斗形颊窝,能感受红外线的辐射。靠它的帮助,响尾蛇能在黑暗中掌握方向,捕捉小动物。 电鳐的发电机 电鳐是沿海常见的一种软骨鱼类。电鳐的头胸部腹面两侧各有一个扁平肾脏形的电器官。电鳐身上的发电器官,有许多是由肌肉纤维演变成电板,电鳐体内有200万块电板,虽然单个电板的电压不高,但是把它们串联起来,就会产生很高的电压。在神经脉冲的作用下,两个放电器官就能放出电来。最大的电鳐能产生220伏电压,功率达3千瓦,足以击毙一条大鱼。 老鹰的光电眼 老鹰的视力十分敏锐。鹰眼视网膜的黄斑处有两个中央凹,而且中央凹的感光细胞每平方毫米达100万个,约是人眼的6.5倍。老鹰纵使在2000~3000米的高空,也能将地面草丛中老鼠的举动看得一清二楚,从而迅速从高空扑下抓捕地上的猎物。 海兔的避敌腺 海兔又称海蛞蝓,裸鳃类。是甲壳类软体动物家族中的一个特殊的成员。海兔个体较小,一般体长仅10厘米,体重130克左右。它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类动物。海兔既能消极避敌,又能积极防御。在海兔体内有两种腺体,一种叫紫色腺,生在外套膜边缘的下面,遇敌时,能放出紫红色液体,将周围海水染成紫色,以逃避敌人的视线;还有一种毒腺在外套膜前部,能分泌一种略带酸性的乳状液体,气味难闻,是御敌的化学武器。 刘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