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独播剧利器 欲当王者 ——从外地卫视独家买断《绣娘·兰馨》说起 俞亮鑫 |
| ||
|
安徽卫视和上海新文化公司近日签约,以巨资独家买断35集连续剧《绣娘·兰馨》,引起电视界震动。有人说,这标志着上海民营公司已具品牌影响力,全国有六至七家电视台竞相购买证明了这一点。有人说,安徽卫视用巨资买断《绣娘·兰馨》,标志着全国新一轮独播剧战火又将点燃…… 民营公司 强劲崛起 随着《徽娘》《茶娘》(又名《第一茶庄》)的热播,《绣娘》作为中国女性题材三部曲之一,已具有品牌价值。《徽娘》《茶娘》不仅在国内创下了高收视率,还热销日本、美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和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在北美IPTV数字电视点播中,《徽娘》点击率甚至名列第一,成了能与韩剧在国际市场上抗衡的国产剧。由此,秦岚、李宗翰等主演的《绣娘·兰馨》引起全国争购也是不足为奇的。 记者由此联想到,今年上海电视剧最高收视率是《保姆》所创,并击败了炙手可热的《新上海滩》;由于《聊斋1》的带动,目前热播的《聊斋2》也有10余家卫视争夺首轮播映和二轮播映权,这些剧都是出自上海民营公司之手。由此可见,民营公司已在上海强劲崛起,并形成自己的品牌。 卫视战略 湘皖品牌 在全国各地卫视中,湖南和安徽收视份额高居前两位。平心而论,论湘、皖两地的艺术人才及文化资源,还不如京、沪等大都市,它们却抢占了各地卫视收视份额前两席,其中就有坚持走独播剧路线渐成个性化品牌的成功战略。湖南卫视从《大长今》起,陆续推出了《金枝欲孽》《阿信》《大明王朝》《又见一帘幽梦》等独播剧,收视率节节攀高,其电视剧品质明显高于其他各地卫视。而安徽卫视则通过对包括《王子变青蛙》《天国的阶梯》《我的野蛮奶奶》等独播剧的成功运作,进一步夯实了“剧行天下”的独门利器。《王子变青蛙》的独播刷新了安徽卫视同时段收视的最高纪录,全国市场份额历史性地突破5%。 由独播剧打造的湘、皖卫视品牌,远胜于以“重播剧”为主的各地卫视。前些年,甚至出现过18家卫视同播《天龙八部》怪现象,同质化导致了各地卫视的大衰退,独播剧对同质化是一种进步。 风险趋高 把握质量 从各地激烈的荧屏大战来看,独播剧趋势日益强化,这与各地曾经风光无限的“真人秀”出现颓势有关。从“超女”到“型秀”,从“好男”“快男”“真男”到选“林妹妹”,原先各地卫视都以选秀节目主打品牌,但时至今年,选秀势头江河日下,已“无可奈何花落去”,由此,独播剧就肩负起各地卫视打造品牌的重任。山东卫视推出了《地下交通站》、东方卫视推出了《胭脂水粉》等。但高价独播剧在高收益中也带来了高风险,如浙江卫视以3200万元高价买来的独播剧《争霸传奇》,就被质疑是一次亏本的豪赌。抢夺独播剧,关键还在于如何把握电视剧的质量,否则,大笔投资可能血本无归。 高价垄断 优质资源 个性化时代带来独播剧红火,最终将惠及观众,各地卫视同质化将渐行渐远,独播剧兴起使观众选择变得多样化。但独播剧引发的对资源垄断和产生的品牌效应,将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强势卫星频道用高价垄断优质资源并进入良性循环,而弱势卫视陷入低价重播的泥潭中将难以自拔。在观众追求多样化、个性化的新电视时代中,独播剧无疑是荧屏品牌大战的重武器。从这个意义上说,《绣娘·兰馨》被巨资买断,正是这一战略的一个缩影,只是抢夺的对象已从引进剧、港台剧扩展至国产剧了。 首席记者 俞亮鑫 评论 0707211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