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正当年 威尔士捧得奖杯归 ——沈洋与2007年卡迪夫世界歌唱大赛散记 陈唯正 璩理 李璟睿 |
|
◆ 陈唯正 璩理 李璟睿 歌剧决赛:巅峰对垒 6月17日是决赛。乐队坐定,场内便弥漫着一种无以名状的紧张气氛。 第一位澳大利亚女高音基斯一上场便是一段理查·施特劳斯的《春天》,与两周前慕尼黑爱乐乐团细腻的伴奏下大明星黛博拉·沃伊特 (Deborah Voigt) 令人失望的现场演出相比,这位年轻的女高音显然更胜一筹;然而在后面的曲目、尤其是最后一首选自歌剧《菲德里奥》的列昂诺拉咏叹调(这是她去年在国际闻名的格林德布恩音乐节上演唱了八场的角色)中,她渐渐力不从心。尽管这类大号戏剧女高音在当今国际歌剧界属抢手货,但如果后面选手不发生意外的话得大奖似乎有很大难度。 第二位是比沈洋大一岁的匈牙利男中音莫尔纳。他以结实透亮的嗓音、精湛老练的戏剧性表演演唱了威尔第、莫扎特和列昂卡伐洛三位作曲家的四个歌剧片断,一下将整个比赛的水准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可惜这位嗓音抒情漂亮的男中音所选的四首咏叹调都比他的实际条件大了一号。由于没有发挥好,他唱完后自己都认为得奖无望了。其实,沈洋同这位男中音两年前在意大利的唐·乔万尼比赛中就在同一组,一个唱马塞托,一个唱主角唐璜,哥儿俩私交甚好。 第三位是已经获得本届艺术歌曲奖的英国女高音沃茨。在此之前,她曾得到过几个其他国际比赛的大奖。她的嗓音秀美、技巧上乘,决赛中她一口气连续演唱了亨德尔、普契尼和柏辽兹的三个不同风格的作品,其中第一首和第三首咏叹调的难度很大。英国听众对这位本国的优秀选手抱有极大的期望。决赛现场坐在笔者前面的正是这位选手的父母和姐妹。每当台上唱完一曲,他们便夸张地欢呼。在此情况下,从纽约赶来的杨雪兰女士加上我们几个自发组成的沈洋“啦啦队”越发显得势单力薄。 在谈沈洋之前,先谈一下最后一位上场的智利女中音玛丽亚·伊莎维尔·贝拉 (María Isabelle Vera)。她没有参加艺术歌曲比赛,一门心思专攻大奖。笔者听到她的第一个音符时的震惊就像是第一次听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铜管乐器一样。她中声区的嗓音之饱满嘹亮,在现代歌剧舞台上是非常罕见的。坐在我们身旁的韩裔加拿大假声男高音(countertenor)大卫·李(获初赛分场冠军却没有入围决赛、曾在西班牙弗朗西斯科·比尼亚斯比赛获得头奖)打趣地说:“每次听她演唱,肚子都会有饥饿感。”可惜的是麦克风没有记录下她的真实嗓音——赛后笔者听比赛录音时发现与她的现场演唱相比有较大的走样变形。也许由于太紧张,她在大量的中声区“给”得太猛,以至于高音“冲”得非常累,一个在预赛中唱得非常出色的曲目,在决赛中却发挥不佳。不管怎样,她今后或许会是世界上炙手可热的性格类女中音。 (四) 图为沈洋与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大赛评委罗伯特·罗伊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