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弹词《啼笑因缘》的回忆 |
|耳|闻|目|睹| 每当我听到弹词《啼笑因缘》,总要回忆起业师朱耀祥先生的一段对陆澹安先生的回忆。 据朱师说,他本来就以“龙凤书”(《玉夔龙》和《描金凤》的合称)而驰誉书坛,由此姚荫梅先生等均为学《大红袍》(为《玉夔龙》中之一折),宁可降低辈分也要投其门下。1935年,年满40岁的朱耀祥与赵稼秋在萝春阁茶楼兼书场,遇见了陆澹安先生。从此翻开了朱赵档艺术生涯的新篇章。陆先生看中了两人的多才多艺,尤其在他们身上透出的那股力求新潮的灵气,而朱赵则看到陆先生的文才及其对苏州弹词的研究的深厚的功底,三人一拍即合。 首次演出就在萝春阁书场。陆先生现写,朱赵二人现说。早上排书,且边排边议,晚上就演出了。听听简单,做做可太难了。尤其陆先生所写的唱词,非但字句优美,韵律严格。要“现吃现吐”,朱赵档确实化了苦功夫。因为他们当时还有别的场子在演出。哪知一唱就红,再加上萝春阁书场场东的经营有道,在书场门口挂起《啼笑因缘》4个有现在台式风扇那么大的霓虹灯。题材适时,陆先生写得好,朱赵两人说得好,加上在上海这个力求时尚的大都会,霓虹灯天天亮,书场里日日客满,报刊上常常有跟踪报道,电台上常常播放其中的选段名篇,这一下,真如一声惊雷炸响了百年书坛。朱赵档由响档成了名家。 陆先生提供了一丘沃土,朱赵档成了参天大树,陆著《啼笑因缘弹词》给书坛开创了新的时代,当时走红的范雪君也因此而拜朱耀祥为师。《啼笑因缘弹词》一出世,乐坏了弹词界的众多女演员,她们均称朱耀祥为先生。 ◆ 陈平宇(72岁,评弹艺人,原湖州市评弹团副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