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狗与看家狗 程念祺 |
◆程念祺 “论语热”引起一些学界人士反感,北大教授李零则抛出《丧家狗——我读〈论语〉》,又惹出一派非议。 有消息说,李零一不作二不休,将重走两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之路,“试图从空间上最大可能接近孔子这一段人生经历,从新的角度解读孔子的学说思想”。 李零称孔子为丧家狗,这在许多人看来是厚诬圣人。可是,当初孔子的确觉得自己就像是条丧家狗。李零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要说对孔夫子的“了解之同情”,李零算是很到位的。 曾几何时,太史公写《孔子世家》,对孔子有“高山仰止”之叹,却也时不时有所揶揄。孔子五十六岁时,出任鲁国的大司寇,而行使国相的权力。太史公记此事,说孔子面露喜色,而弟子批评他:“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但孔子还强辞夺理,说自己喜的是能够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在太史公眼里,孔子是圣人,可是也会犯常人的毛病。 孔子是个性情中人,很有趣。他的学生中也有些很俏皮的,会拿他们的老师开玩笑。人家说孔子如丧家狗,子贡也不忌讳,照实跟孔子说。孔子也很幽默,说自己的确就像是丧家狗。天下无道,不能见容于当政者,又不能乘桴浮于海,其境遇的确就像丧家狗一样。这没有什么好回避的。 孔子后来成了圣人,但他的理想并没有成为现实。秦以后,儒表法里,作为圣人的孔子,倒像是统治者的看家狗。更有趣的是,为了捍卫孔子思想的正统性,儒学也有了自己的看家狗,党同伐异,攻乎异端。而今,李零说孔子是丧家狗,大家都认为是异端,不能容忍,哪怕当初孔子自己承认了也不行! 李零这一次要重走孔子路,最主要的闲话,就是对他能走出什么名堂表示担忧。列国没有了,遗迹也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还走得出什么名堂?圣人遗训俱在,何不直接讲用心得,“让文化穿越生命,让历史活在当下”! 其实,李零怎么走,能看到些什么,能体会到些什么,是李零自己的事。李零有他自己心中的孔子;与孔子神交神游,未必就是“妄想”,重走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并非一定要在现实中还原那时的情景,就好像祭神如神在,能够走在孔子曾经走过的路上,也许就能更亲切地感受孔子。 读过李零的《我读论语》,我非常佩服他丰富的历史和文字学方面的知识。但是,他的真正好处,却在于不悖常理。他对孔子的许多解说,讲得都入情入理,没有丝毫的巧言令色。用这样的态度,去重走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李零也许就能与孔子相逢。孔子也许会对李零说,他很喜欢李零对丧家狗的“诠释”。这是孔子的幽默,也是孔子的勇敢,而不是孔子的无可奈何。这样的幽默与勇敢,李零能够领会,李零不想为孔门看家。 评论0707221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