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美丽足球
 第A10版:美丽足球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万象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19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培训资讯
 第B27版:求职·留学沙龙
 第B28版:求职· 移民讲座
 第B29版:求职· 培训·移民
 第B30版:求职· 留学指南
 第B31版:求职· 留学扫瞄
 第B32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 招聘·培训
 第B35版:求职· 招聘·自荐
 第B36版:求职· 教育培训
    
2007年7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歌当哭 诗如乐 与君别
——上午程十发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侧记
林明杰

  ■ 从云南赶来的姑娘向程老献花 本报记者 雍榕 摄

  今天上午,在幽婉缠绵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乐曲中,人们送别了艺术大师程十发先生。

  安卧玫瑰花丛中

  沿着龙华殡仪馆新楼阶梯上行,只见围绕在白玫瑰中的程十发先生巨幅头像,在大厅上迎候着前来送别的人们,那神情一如他生前接待客人那样,仿佛微笑着看着对方说:“你们来啦?”追悼会上选用的两张程十发头像都是本报记者胡晓芒为晚年的十发先生所摄。十发先生家属和画院领导都觉得这两张相片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十发先生和蔼可亲的性情。

  追悼大厅里,十发先生安眠于玫瑰花丛中,身上盖着他故乡松江的蓝色格子老布。遗像两旁的挽联为上海美协副主席卢辅圣所撰、上海书协主席周慧珺所书:“三釜书屋千秋慧业丹青播化真善美,一代宗师四海声名典则长留天地人。”

  云南姑娘泪盈盈

  送别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最为显眼的是几位穿着云南少数民族服装的姑娘。佤族姑娘张可小时候家境贫寒,但酷爱绘画,12岁时在上海办画展,十发先生给予她很大帮助,并给她题写了展名。如今她已经在北京开办画廊了。在十发先生遗体前,她久久不愿走开,泪水默默地流淌。身着花腰傣族服饰的云南姑娘小陈对记者说,云南人都知道程十发先生,知道他爱云南,一生都在画云南。我一定要来送送他,穿着他过去画过的花腰傣族服装。上海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曹可凡、李怡蓉也在人群中。曹可凡是十发先生的老朋友,“现在站在他面前,一下子想起了过去和他许许多多的欢笑言谈……心里就特别难过。”李怡蓉是云南人,在十发先生病重期间,多次去探望,和老先生一起唱《小河淌水》。

  日本友人拜大礼

  十发先生的日本老朋友周田敏秀先生也来了,他隆重地穿着日本水户时期的服装,佩着腰刀,恭敬地在十发先生遗体前行跪拜大礼。远在中国明代,周田家族就与中国明朝使者、程十发的松江同乡朱舜水结下了深厚友谊。他十分敬重十发先生的人品和艺品,过去每年都要来上海拜访,每次来都是如此隆重着装。

  十发先生大弟子之一的汪大文女士给记者看她带来的一把折扇,她在上面抄写了十发先生的一首诗:“披图见幻境,天花着化身。心无维摩诘,笔墨是长春。劫灰何足惧,万物皆飞尘。”记者离开时,尚有数以千计的人在等候与十发先生道别。

  据悉,十发先生的骨灰今天下午就要安放到他的祖居地金山枫泾。

  本报记者 林明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