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财经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公众服务
 第A23版:投资理财
 第A24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2009年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月卖出700多头“牛”
手艺工坊为重残和困难人群开就业新路
鲁雁南


  本报讯 (记者 鲁雁南)手拿小刻刀,一笔一划、聚精会神地刻出剪纸造型的“福牛”……因高位截瘫没上过一天正规学校、只能靠重残无业补助与父亲相依为命的杨丽芸牛年新春第一次体会到“自食其力”的快乐——在今年初浦东新区妇联联手上钢街道成立的“手艺中国”剪纸坊里,她不仅学到了手艺,还能通过计件制拿“工资”。

  记者昨天在剪纸坊里见到杨丽芸时,问及这些天一共刻了多少头“福牛”、能赚多少钱?29岁的她露出孩子般腼腆的笑:“我自己也不知道,老师会帮我记着的。”剪纸坊负责人、上钢街道妇联主席过聚英告诉记者,春节前一个月左右时间里,光是镶在小相框里、售价25元左右的“牛”就卖出700多头,眼下又接到来自街道、妇联等政府部门数百头“牛”的订单。

  小小的剪纸坊虽然刚刚起步,但在街道、妇联等部门支持下,已着手申请执照,吸纳更多有兴趣的社区“姐妹”们创业就业。记者采访当天,正赶上济阳三村居委干部带着10多个居民来报名学手艺。过聚英说,剪纸手艺易普及、对场地要求也不高,采用计件制方式在家就能“上班”,是一条适合社区困难人群的就业新渠道。“世博会马上要来了,上钢街道地处主场馆区域,应该好好利用这一契机,向世人展示剪纸艺术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过聚英坦言,目前剪纸贺卡、装饰画等“订单”多是政府采购,“下一步剪纸坊将拓展到各个居委,再请专业公司包装策划,让姐妹们做出来的手工艺品更多地走向市场。”

  详细 09020410401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