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守望 张跻 |
|
友根石姓,内刚外柔,谦和隐忍,憨厚执著。三十年来,看着身边的画友纷纷改弦易辙,或下海经商成为阔佬,或转向当代艺术大红大紫。他却不为所动,依然故我,孤独地坚守传统写实绘画艺术。 上世纪70年代初,就读于育新中学的石友根受美术教师赵渭凉的启蒙,开始习画。名师出高徒,在前苏联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熏陶下,颇具天赋的他很快练就了扎实的绘画功底,速写、素描已有了门采尔、列宾的影子,并深得老师的赏识。记得那时我们这些爱好美术的中学生在他的引领下常常聚在一起画画,由于友根兄画得好又年长几岁,自然成了我们的头儿。他像兄长更像老师,课余饭后让我们围着阿里格巴、高尔基、拉奥孔等一大堆石膏像打转转,根本无暇顾及偷鸡摸狗的事儿。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我们这帮顽皮好动的小子没捅什么娄子,甚至还出了个把美术界的“大腕”,无论怎么说,他是有功劳的。 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友根还在埋头画他的速写和素描,这让我十分诧异。在这个市场化运作日盛的年代,速写素描显然是换不了几个银子的。按他对色彩的感觉以及扎实的基本功,画点儿有卖相的油画风景或人物之类的东西对付一些画廊是绰绰有余的,可他却偏偏选择教授基础美术课程,成为职业教书匠!问及缘由,他不以为然地说,当今美术界存在一种忽视基本功训练的倾向,急功近利,违反教学规律,两三年才能完成的基础课程速成班仅用数月全部搞定,结果学生入学后仍然不会画,原因就是基础不扎实。他说了这样一件趣事:1988年他东渡扶桑研修装潢艺术。东京池袋多地震,一日半夜,忽觉房屋晃动即拔腿逃生,岂料大街小巷却是空空如也,引得同住者一阵嗤笑:这儿的建筑基础牢固抗震性强,大可不必惊慌失措。这次遭遇让他切身体会到:基础牢固,心里踏实! “画鬼容易画人难”。作为开启艺术殿堂的钥匙,速写素描是“画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投机取巧或绕开走都是行不通的。扎实的绘画功底需要艰苦磨砺。基本功扎实的画家能准确把握物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明暗关系处理,塑造出令人震撼的艺术作品。石友根动情地回忆道:画家陈逸飞曾让他为油画《红旗》中一位紧握炸药包的战士做模特儿。陈逸飞创作态度认真严谨,人物刻画一丝不苟,每每进入一种忘我的境地。记得有一次,陈逸飞欲后退观其画面效果,竟忘了踏板,一脚踩空摔倒在地。 石友根认为,传统写实并不是简单地追求技巧和形式。画面要讲求绘画性,行笔大气有力,色彩生动自然,虚实明暗和谐,避免死抠局部产生僵硬,从而误入呆板。作画要能够深入,即画得进去,速写素描是解决“画得进去”的基本功。同样,作品要让人“看得进去”,一目了然说明还未画到位。好比喝咖啡,一饮而尽是乏味的,要喝一口停顿一下,慢慢品味,再喝第二口…… 2004年全国教师美术作品展,石友根的自画像《执著》(见图)荣获二等奖。作品背景以贝多芬石膏像作烘托,寓意作者对传统写实绘画艺术的执著与守望。选择素描这一绘画表现形式,则试图唤起人们对基础教育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