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来信来论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法援沙龙
 第B19版:求职·招生招聘
 第B20版:求职·招聘招生
 第B21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22版:求职·留学指南
 第B23版:求职·留学移民
 第B24版:求职·培训动态
   2009年4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人弹到春波绿

胡建君


  浓春时节,跟着爸爸去江南扫墓。陈山脚下,开满一树一树的梨花,掩映着漫山漂亮的书法。与往年一样,太奶奶的墓早就被人修整干净了,拔除了杂草枯枝,新淋了土,坟头还种了一大捧新鲜的青草。我和爸爸祭供完毕,一起去寻找那位年年帮我们清理祖坟的老石匠。每年只是一句口头的托付,他便年年风雨无阻,早在清明之前就把坟头和上山的小路都仔仔细细清理了。我们也便年年满山遍野地找到他,给他一笔辛苦费用,还有一些清明小食,跟他拉几句家常。他无儿无女,有时候就坐在山脚下抽烟,笑呵呵地接过我们的钱物,还有真诚的祝福。有时候他可能在山中的某个角落,随意哼着些熟悉的江南小调。在山间一路看景一路行走的时候,听到若有若无的歌声传来,令人想到阮籍与孙登在山野的啸歌,如梵琴拨响,如百凤齐鸣。在我和爸爸听来,这位老匠人的小调,也如春天般明亮生动,我们便循声而去。年年的清明祭扫活动,也因为与他的遇见,而完美告终。

  春天,总是伴随着这般美好的记忆与声音。我曾和朋友春夜在西湖边,看湖边烟景般的花丛树木,听湖中小鱼吐气泡的声音,还有偶尔鱼虾跃出水面的声响,安宁极了。日出时分,竟听到对岸有缥缈的歌声传来,远远近近,一程一程,渐渐响彻了整个湖面。据说常常有人在西湖晨唱,太美太梦幻了。大一的时候,我也曾夜不归宿,和室友在甬江边闲坐,听遥远的江中机船的“扑扑”声,还有脚边草间的虫声,做梦一样地聊天。那个春风沉醉的晚上,我们突然决定要去三峡。也是我唯一一次瞒了父母,逃课走得那么远。卖掉了一整本“文革”邮票,义无反顾地从宁波坐船到上海,登上了去往重庆的71次列车,开往春天的列车。买了旅游船票才知道预算不够,饥肠辘辘的两个女生,用随身携带的拖鞋在路边小摊换了面条。船入三峡,不经意中一回头,只见脉脉的朝阳升起在青峰间,我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两岸浓绿的青山与我那么近,似乎触手可及。氤氲中,连鸟儿的鸣叫声,都是一点一滴的,涂满春天的绿意。呼吸着晨岚的水汽与草木青葱的香气,觉得此生真没有遗憾了。正如《拾画叫画》中所唱的那样,“惊春谁似我,客途中都不问其他”,除了看和听,实在不用多说一句话,任无限的感动与讶异,在心中柔肠百转。那个春夜,我坐在船舷上,就着月光,满心欢喜地写下了一篇《北驾南舣到白头》,涂写在三峡地图的反面。十年之后,据说还有中文系的老师,在课堂上说起这篇散文。十多年之后,我还能清晰地回忆起那个春天葱茏的色彩、声音与片段,那些飞扬的无拘无束的少年时光。

  春天,是用来看、用来听的,是用心来感受的。最撩人春色恰是今年。前些日子,应上海诗词学会之邀,为松江十二景之“颐园听雨”填词,这四个字便如此春天。于是,有了这首浓浓的《青玉案·颐园听雨》:“何人弹到春波绿,春波绿,阑干曲,断续心肠风和雨。池边香促,桥头莲去,谁识凤箫处。凤箫声里斜阳暮,夜雨番袭断蕉鼓。梦入华胥知几许,蓦然回首,满城初旭,隔座人如玉。”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