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2009高考直击
 第A03版:2009高考直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1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0版:求职·招聘
 第B21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2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4版:求职· 招生·培训
 第B25版:求职·教育动态
 第B26版:求职·招生
 第B27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8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9版:求职·职场快线
 第B30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31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32版:求职·招生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留学移民
 第B35版:求职·留学·移民
 第B36版:求职·留学移民
   2009年6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北饮食

白忠懋


  多年前由杭返沪,上车前买一只杭州大包,因为胃口小,足以当顿晚饭了。当时想,江南吃食精细小巧,何以包子这般大?是否跟南宋迁都有关?前几年去常熟,在茶楼吃松茸面,对面一桌的客人叫的是大碗面,那碗大得出奇,跟西安人吃羊肉泡馍那只碗有得一比!这哪是江南的做派,而那面条依然细如发丝,又岂能与陕西粗如腰带的面条相比?

  一张山东厚锅饼的坯子能把平底锅占得满满的,味淡的那种不用油,色白,又厚又硬,买一个回家,五口之家一顿吃不完。反观上海的大饼,名不副实,在它们面前只能称小饼!真正的小饼是蟹壳黄和一口酥,上海也有较大的饼,那就是面衣饼,也叫铜锣饼,跟北京的油饼相似,同样匿迹了。

  前几天晚上候车时,一辆小车停下,车厢内亮着灯,隔着玻璃可见其内拖把似的东西,凑近了才看出是卖天津十八街大麻花的。好大的麻花,可以砸死鸡羊!且看阿拉上海的苔条小麻花,太渺小了,简直是大象面前的小松鼠!江南有绉纱馄饨,让北方汉子来吃,只能塞牙缝。还有苏州的“豆芽塞肉”,将豆芽细梗剖开,塞入鸡肉糜,多花工夫!苏州菜的精细由此可见。此前去苏州十全街上的老苏州菜酒楼,那玫瑰方糕堪称小巧玲珑。广东早茶中的虾肉烧卖所装的蒸笼多可爱——一笼只能装三只。

  南北饮食形成强烈反差:小巧精致与硕大粗犷。我立马想到嵊县越剧与河北梆子,想到苏州评弹与陕西秦腔。我在十全街一家饭店吃豆瓣酥(一种馅料为蚕豆泥的芝麻小饼)时联想的便是徐云志的“糯米腔”;在西安吃羊肉泡馍时联想的便是铿锵的秦腔,前者缠绵,后者振奋。难怪江南人钟情黄酒,北方人则酷嗜白酒。

  南方人体格弱小性格内向,北方人体格强健,性格外倾。性格上的细腻影响着饮食上的精致;性格上的阳刚影响着饮食上的粗犷。北方喝酒讲究“一口闷”;南方人喝酒则喜欢慢慢品,所谓的“咪”——两种完全不同的节奏。出现截然不同的南北文化,艺术上的差异也就不奇怪了。饮食也是一种文化,同样有差异。我们很难评说谁优谁劣,你喜欢越剧,不能说秦腔不好听,各有所长,各有所爱嘛。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