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2009高考直击
 第A03版:2009高考直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1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0版:求职·招聘
 第B21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2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4版:求职· 招生·培训
 第B25版:求职·教育动态
 第B26版:求职·招生
 第B27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8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9版:求职·职场快线
 第B30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31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32版:求职·招生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留学移民
 第B35版:求职·留学·移民
 第B36版:求职·留学移民
   2009年6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梁漱溟先生对话

蒋星煜


  《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1943年中华书局出版之后,历经66年,海峡两岸已影印五次。我虽然一直未能作修改、补充,却也进行过反思,觉得内容不够充实,而且书名也有些问题,因为主要只谈了隐士与诗歌、绘画的关系,与中国哲学、中国历史的关系却谈得很少。

  梁漱溟先生于1948年在《观察》上连载其论著《中国文化要义》(1949年出了单行本),在《绪论》部分谈到:又有蒋星煜先生著《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一书出版,他指出“隐士”这一名词和它所代表的一类人物,是中国社会的特产;而中国隐士的风格和意境,亦绝非欧美人所能了解,虽在人数上他们占极少数,然中国的隐士与中国的文化却有相当关系。这些话不无是处,惜原书皆未能认真地予以论证发挥。我们今取它的第十四特征而研究之。

  我觉得批评是中肯的,的确“未能认真地予以论证发挥”。原因有二:一、当时只有22岁,大学是读的会计系,文史哲基础单薄得很。二、全书是一年多一些时间内完成的,比较仓促,更没有请任何一位前辈审阅校正过。而梁漱溟先生仍肯定我所研究的专题,而且把中国隐士列为中国文化的第十四个特点,对我已经是莫大的荣幸和鼓舞了。

  但是,梁漱溟先生对这第十四个特点,也谈得很简略,主要是指出了隐士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生活态度上的一些共同之处,相当透彻,主要是他对中西文化及其哲学有数十年的研究积累,他能从这个大视野观察隐士角度比较准确,容易抓住核心问题。我的学养肤浅,虽然掌握了较多具体材料,却难以理出头绪。关于隐士在政治上的共同特点,他谈得稍多,却仍留下了较多逻辑推理上的空白点,没有能阐明仅以中国才能产生隐士的原因。隐士在经济上自甘淡泊是使经济不进步的一个原因,可以成立。许多创造、发明、发展都和人类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欲望有关,这方面欲望不存在,当然创造、发明、发展都是多余的了。他在隐士生活态度方面特别爱好自然的论述最为精彩,这个“自然”,应该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自然的环境。二是用单纯、朴质的心态去对待一切。

  这次,《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二版,我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梁漱溟先生某些观点,增补了五个章节,尤其关于陶渊明的一个专章,他自甘贫困,也酷爱自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梁漱溟先生已于1988年逝世,此书二版不能再听到他的批评了。不胜遗憾。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