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电影,从沉闷到耐看 公子羽 |
| ||
| ||
| ||
|
一年里的某个时候,世界各地总有些人奔赴同一个地方,政要们汇聚达沃斯,满头银发的学者们关注着世界政经的晴雨表。而说到戛纳,电影节本身就给人旖旎的眩晕,连明星们一个飞吻都可以香飘半个世纪。本届戛纳电影节依旧是欧洲人的天下,除了迈克尔·哈内克和阿兰·雷奈等欧陆著名导演获得大奖之外,希腊电影《犬牙》、法国电影《永别了,加里》也分别夺魁“一种关注”和“导演周”单元。欧洲电影的好看与否姑且不论,单是欧洲电影四个字,就难免带着偏见,文艺、偏执、沉闷,堪称失眠的良伴。 不过,欧洲电影这几年越来越耐看了,倒是事实,这断然是需要一代代欧洲导演们不断试验,不断探索,不断妥协的结果,于是举目不见的惆与欢喜夹杂的“票房”也变得无限柔软无限缠绵。显然,敏感的法国人率先觉察出如果为这不景气的今天叹气,不如让叙事重回几十年前,经济危机,金融海啸,攀升的失业数据反映的是现实的一种,困境里的人为何不向成功的人寻找经验?于是《年轻的夏奈尔》应运而生。在电影解决色彩的问题之前,服装的作用仅仅是一种附庸,但是,电影遇到了色彩就像服装遇到了夏奈尔,它们把世界一切全都改变了;更重要的是,她在时代的篇章将被历史的飓风吹起之际降临人世,其浪漫与残酷的序曲,埋伏在战争的电闪雷鸣;而不认输的性情终于使这个女子在历史上留下姓名。这个在最瞬息万变的产业留下不可思议传奇色彩的人物,证明了女人可以在梦与现实的路上走多远。 关注现实才耐看 另一位导演,匈牙利的罗兰·瓦拉尼科则试图通过《大变革》塑造出一个现代的寓言,全球化的多米诺效应依然昭然若揭,在这个似乎异常脆弱的历史时期,《大变革》假设了一种这样的生活,如果人们必须要离开拥有电脑、电视机、移动电话和其他通信工具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和《盲流感》一样,这样的情景当然只有小说和电影里才会有,但是留下的太多东西总能让人玩味不已。 无国界带来惊喜 或许,人们走出困境,只有靠相互携手才行。而种种迹象也正是表明,欧洲电影人正在开始越来越多无国界运作。昆汀·塔伦蒂诺的《无耻混蛋》就召集了美、法、德、英各国的明星,当然,众人拾柴,火焰自然可以胜似烟花。科林·法瑞尔在拍出《夜访吸血鬼》的老牌导演尼尔·乔丹的《水中仙》里扮演了一位爱尔兰的渔夫,盖·里奇的《大侦探福尔摩斯》则请来小罗伯特·唐尼和裘德·洛分别饰演那对史上最著名的拍档。这让跨国界合作俨然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用亮色宽慰观众 那么,在经济不景气的日子里,除了励志,人们是否还需要笑声?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看看欧洲电影就知道了,拍摄了《黑店狂想曲》和《童梦失魂夜》以及《天使爱美丽》,然后等待了五年,五年的时间不长不短,让-皮埃尔-热内的等待却好像是另一场《漫长的婚约》,于是,耗资3700万的影片——癫狂与讽刺的《尽情游戏》开始缓缓拉开了另一个帷幕。当然,责任感同样深沉的让·皮埃尔·热内没有忘记给片中的丑角设定一个象征意义的符号,那是一个军火贩子。 经济不好的形势给了人们在电影里寻找桃花源的借口。而这一年的欧洲电影,风格的成熟与多样,无疑会让人耳目一新。让人期待的理由也很多,夏奈尔和福尔摩斯的复活,魔幻篇章与文学语境的交替,让人感觉欧洲电影正在一点点表露另一番景像,在希腊的曲线与罗马的浮华里,处处低低徊处处如鸿毛般隐藏的情节又在这光与影的碎屑里。 格莫拉 《格莫拉》,一部据说比《教父》还好的黑帮片。《格莫拉》的原著作者,从2006年写了这本揭发那不勒斯黑手党的作品以来,就不得不低调起来,并开始享受警察的免费保护,而影片拍出以后,它的真实和残酷既让全欧洲兴奋,又让全欧洲震惊,所以到了年底,当它横扫欧洲电影奖的时候,颁奖典礼的现场没有一个人露出大惊小怪的神情。导演马提欧·加洛尼和他的五位编剧以新闻体的方式表现了那不勒斯的格莫拉组织的派系争斗,为我们呈现了人吃人的社会风貌,那里充满了及时行乐的生活哲学,犯罪十分猖獗,白粉交易随处可见。没有过多的修饰,《格莫拉》单刀直入地把我们带到了这样的一个世界。 构成影片主线的五个人物的故事交替进展。第一个是一位名叫托托的13岁的男孩,他了解到成为一名格莫拉成员,就意味着得到了获得尊敬和成熟的门票。唐·希洛是一个“潜水艇”,他的工作是把每个月的支出交给可信的组织成员,而这些成员的儿子或者丈夫都已经入狱。马可和希罗是好朋友,他们天真地认为能够从当地的组织头领那里独立接手。帕里跨斯是一个熟练的女装裁缝,他为一家幕后为格莫拉组织的时装公司打工,但是在一次针对组织的夜间突袭中被捕,他在那里担任一个庞大的血汗工厂训练员。弗兰克是一位善于言谈的商人,不过他的“生意”却是处理有毒废物,这属于违法行为,这让他的年轻助手罗伯托越来越排斥。 妈妈咪呀 《妈妈咪呀》主角是希腊小岛上以开餐馆为生的一对母女。女儿即将出嫁,她很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亲自在婚礼当日将她的手递到新郎手中,可惜她的妈妈从来没有告诉过她到底谁是她的父亲。于是在出嫁之前,她偷看了妈妈的日记,发现妈妈有三个情人,都极有可能是她的亲生父亲,在情急之下,她根据所找到的旧信件地址,寄了三张请柬邀请他们参加她的婚礼。在她妈妈不知道的情况下,女主角的“三个爸爸”在婚礼的前一日怀着不同的心情再次回到这个希腊小岛上……故事充满悬念,人物性格带来的戏剧冲突也颇有看头。故事一开始强调的是冲动的后果,带给家庭和下一代的不幸。但影片发展到后来呈现的结果却迥然不同。原来,人类最原始的冲动才是最为奔放的。最原始的冲动爱得真切,爱得纯粹,不夹杂任何世俗的功利。 剧组在希腊以各种夸张的表演形式翻唱了ABBA乐队的老歌,配合画一样的景致,把一出风风火火的歌舞剧完美呈现了出来。《妈妈咪呀》的上映不论在歌坛还是影坛都是一件轰动无比的大事。该片拥有西半球人们几十年的集体回忆,加上有诸位老牌明星出演,所以根本不愁票房。 绝代妖姬 在十八世纪的意大利,瑞加多是一位古典音乐作曲家,为了使他的弟弟法拉利内利的高音不会因为成长而消失,不惜在法拉利内利孩童时实施宫刑,结果法拉利内利成为了伟大的歌唱家……这部电影有好几种译名——《绝代妖姬》、《绝代艳姬》、《歌声魅影》、《魔声魅影》,由意大利、比利时、法国合拍,曾获得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凯撒奖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响以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在影片中,人们试图再现一些巴洛克时期华丽的歌剧片段,但是由于对于演唱技巧要求过高,世界上除了阉人歌手以外任何歌手都无法完成,所以法拉利内利的声音都是由男高音、女高音、童音合成,并且运用电子设备帮助歌手完成许多不可能完成的唱段,比如长度接近一分钟的“海豚音”、十度音程跳进等等。 墙壁之间 年轻的法语老师弗朗索瓦·马兰执教于一所不安定的社区中学,他正在和他的教师同伴们为一个崭新的学年紧张地做着准备。弗朗索瓦怀着对学生最好的意图积极工作着,他决定不能让学校里发生的任何使人泄气的事物阻挡他提供给学生们高质量的教育。 但是文化与态度经常在教室里发生碰撞,小小的教室完全就是一个当代法国社会的缩影。虽然学生们风趣好玩又充满灵感,但他们难以控制的行为却是对任何一位老师执教热情的至高挑战——还不说这工作本来薪水就低得可怜。不过弗朗索瓦坚持给他的学生们营造一种充满尊敬感与勤勉的学习氛围,而他百分之百的坦率——不是沉闷古板或者严厉苛刻——也经常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吃惊。然而目前弗朗索瓦的“教室道德学”却受到了严重的考验,因为他的学生们开始挑战他的教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