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艺术家的危难故事 ——明起播出的传记片《张乐平》《赵丹》追忆往昔 俞亮鑫 |
艺术人文频道明晚至12日将在20:30连续播出《文化天空·肖像》系列传记片《张乐平》和《赵丹》,节目大量采访了传主的亲属和好友,并披露了这两位著名艺术家在遭遇危难时的幕后故事。 周恩来两救赵丹 表演艺术家赵丹性格开朗随和,拥有许多好朋友,其中有一位好友他最为敬重,这就是伟人周恩来。赵丹把周恩来视为值得尊敬的领袖和知心朋友,经常在总理面前“童言无忌”、直言不讳。周恩来也一直关心着赵丹,还两次把赵丹从监狱中救了出来。 第一次是在解放前,赵丹为了追求“民族的表演体系”,和几位朋友一起想经过新疆到苏联去学习。赵丹等人到新疆后,当时新疆的独裁者盛世才怀疑他们与共产党有联系,把他们投入了监狱,严刑拷打,其中有的人甚至被拷打致死。盛世才在调任重庆前还下令烧监,想把赵丹等人都烧死在监狱里。当时,在重庆的周恩来一直关心着赵丹等人的情况,一听到赵丹被囚遇险,就立即联系了接管新疆的张治中,让他阻止烧监,终于把赵丹等人救了出来。 赵丹第二次入狱是在“十年动乱”期间。由于他曾惹恼江青,江青下密令要“整死他”。他辗转多个监狱,受到无尽折磨,所幸凭着顽强的毅力,活了下来。到“文革”后期,许多被关进监狱的文艺界名人先后被放了出来,有的还恢复了工作,但赵丹的家人却连赵丹被关在哪里都不知道。这时,又是周总理想到了赵丹,让张瑞芳等人去慰问赵丹家人。不久后,在总理的关心下,赵丹再次走出了监狱。 顶着子弹画“三毛” 熟悉“三毛之父”张乐平的人都知道,他性格温和,胆子较小,被称为“老好人”。在“十年动乱”中,接连而来的批斗让张乐平着实受到了惊吓。批斗会后,疲惫不堪的他甚至不敢叫车回家。走出批斗会现场后,他会拐两个小弄堂,看到周围没什么人时,才叫上一辆三轮车。 但张乐平有时却非常勇敢。在一次批斗会上,张乐平和前辈漫画家丰子恺一起挨斗。由于红卫兵不认识他俩,竟把他俩的名字牌挂反了。那天主要是批斗丰子恺,结果全场喊着“打倒丰子恺”,拳头却都落到了张乐平的身上。张乐平平时虽然胆小,但他念及丰子恺年纪比自己大,怕他挨不起,竟默不作声,勇敢地代他受了一场“狠斗”,显出了高尚的品格。 同样,张乐平这种看来矛盾的胆小和勇敢也表现在他早年创作《三毛流浪记》时。由于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残忍、丑恶、欺诈与不平等黑暗面,引起了许多有权有势者的不满。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恐吓信,里面夹着子弹。对此,张乐平感到非常害怕,立即举家搬到浙江嘉兴以避免危险。当时,张乐平身染肺病,但他仍顶着巨大压力每天坚持画“三毛”,完稿后委托一个自己认识并信任的火车列车员带到上海继续发表。《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连载了250多天,三毛的命运牵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本报记者 俞亮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