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食安热线”今天收线 市民可点击新民网继续投诉咨询 皇甫萍 |
本报讯 (记者 皇甫萍)旨在解读新施行的《食品安全法》、倾听民意民情的本报“食安热线”今天正式闭线。为期一周的“食安热线”共接到市民投诉咨询电话近200个,涵盖餐饮业监管、消费者索赔、问题食品召回等几大热点,其中更以“退一赔十”为聚焦重点。 投诉障碍重重,索赔难以执行,这是大多数市民在买到问题食品投诉时遇到的难题。在一周时间里,“食安热线”除深入浅出解读《食品安全法》的热点内容外,还跟踪聚焦了消费者十分重视的“退一赔十”问题,提出消费者单靠个人力量是否能索赔成功、对超市生鲜水果是否该设置“保质期”的疑问,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本次“食安热线”获得了新民网的全程跟踪支持,“食安热线”今天闭线后将在新民网上即时延伸,市民读者在本报热线栏目结束后,点击新民网(www.xinmin.cn)即可进入网上监督投诉平台,或者致电15900430043,同样可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消费投诉。 |投|诉|案|例| 市民朱女士6月1日致电“食安热线”,反映其在五角场某食品商店内购买了20只嘉兴肉粽,后发现大多数粽子里的米都是生的,无法食用,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 市民张女士6月3日致电“食安热线”,反映其购买的冬虫夏草保健品食用后致使大便不畅,影响个人健康状况。张女士希望通过热线,查证保健品真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