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世博进行时
 第A04版:世博进行时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南非世界杯倒计时
 第A08版:南非世界杯倒计时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读者之声
 第A20版:目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国家艺术杂志/ART世博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04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连载
 第B09版:证券理财周刊
 第B10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11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12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13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14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15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理财/百姓沙龙
 第B18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19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20版:拍卖指南
2010年6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画中禅艺

黑 白

  观音印象(宣纸油画)苏法融

  在朋友眼里,画家苏法融是个活跃、天真、幽默的人。人人称他“苏大哥”。“能帮到人就好”是他的口头禅。

  不曾潜心追名,他的声誉却与日俱增,作品在内地及港澳地区频频展出。更未刻意求利,他的画作却拍出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高价。

  爷爷是著名的画家,名作《春郊试马图》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

  44年前,一场风暴骤降,少年的他开始品尝生活的苦涩,初二时就被迫辍学,成了一名打铁的学徒。苦难不能扼杀未来画家的彩色梦想,他省下菲薄的津贴,买来粉笔在门上学画。不懈的努力,加上可能是隔代遗传的艺术DNA,他技艺提高得很快,不久就告别了学徒生涯,靠替一些单位画红宝像糊口。他又有幸得到名师的指点,每天习画14小时,进步一日千里。26岁,他的《方志敏在狱中》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27岁,他被上海戏剧学院聘为美术教师。稍后,他移民到澳门发展。

  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的求新求变。苏法融与孔柏基大师共同开始了宣纸油画,又独创了瓷板油画。圈内人士对他的评价是技法新颖,内容深刻,风格独特。

  苏先生的禅艺画更是清新脱俗,能让人“油然而生清净之心”,有“心理治疗的作用”。他的双面陶瓷禅画创下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他被称为“澳门的骄傲”。他有个宏愿:要在有生之年创作万幅佛像。佛像研究权威金维诺教授评论他的禅画“既是敦煌,又非敦煌”。高僧净空法师为他的画题字:“水色山光皆禅意,花香鸟语是道情。”

  他画禅的心得是“用心观佛,用心画佛”。因为用心,观着、画着,一颗心便更加柔软起来。 “5·12”大地震后,他一改很少看电视的习惯,每天守在电视机前,魂被汶川牵走了。画家用画笔抒发了内心的一片真情。肃杀尚未褪尽,枯枝和新芽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冬天以后》象征着灾区人民的坚强不屈。《谢谢帮咱孤儿》表达了感恩的主题:一只孩子的眼睛穿过层层缠绕的纱布凝视着世界,一滴泪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画家本是含着银汤匙降生的,也许少年时经历过的那番磨难,与他后来对世道有如此深切的感悟、与他的艺术造诣能达到如此的高度不无关系。

  近日苏法融正在上海举办《相约世博》禅艺画展,祝画展圆满成功。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