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生花笔一枝 ——高汾与高集 张宝林 |
|
20.采访了刚刚出狱的叶挺将军 事后,高集说起这件事,有这样的评论:“1945年,我25岁,他50多岁,他是共产党的领袖,我是一个小记者,他能够给我点烟,说明礼贤下士,尊重客人。恐怕还有一点,他说过,大公报是唯一没有骂过我们是‘共匪’的报纸,也许他通过这一个举动,表达了对大公报的敬意。” 那次见面,戏剧界的人士主要谈文艺方面的事。有人还说了“蒋介石这个人,你要当心”之类的话。高集在这些人里,是小字辈,没有多说话,只是听。好几个人问到谈判的情况,结果如何等等,毛泽东说:“还是和为贵。” 1946年3月4日下午,高汾采访了刚刚出狱的叶挺将军。皖南事变后,叶将军被捕,先后被转到上饶、桂林、重庆、恩施等地监禁五年零两个月。在旧政协开会期间,中共代表强烈呼吁释放政治犯,叶挺终于在这一天被开释。中共办事处立即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 高汾赶到办事处,一眼就看见墙壁上挂满了欢迎标语。其中有一条只有四个字“欢迎爸爸”,字迹很是稚嫩,这是叶将军的女儿扬眉写的,她当时只有十岁。高汾见了这个小姑娘,她很漂亮,不过两个眼泡却是肿肿的,显然夜里没有睡好觉。 大概6点50分,只听有人兴奋地喊:“叶将军来了!”大家都拥到门口,只见在邵力子先生陪同下,叶将军大步走过来。办事处的几个年轻人,点燃早就准备好的一挂鞭炮,“噼噼啪啪”的响声,四处飞溅的纸屑,烘托出一派热烈欢乐气氛。 小扬眉高兴地扑向爸爸。她的眼睛里含着热泪,但忍着没让它流出来。身经百战的叶将军抱住女儿,眼睛里闪出了泪花。王若飞、邓颖超、陆定一等同志,先让他们父女亲热了一会儿,才一个个走上前,和他热烈拥抱。这时,小扬眉又跑上前去,把一朵大红花插在爸爸的破棉军装上衣口袋里。 被囚禁了多年的叶将军,还是那样豪放不羁,他爽朗地笑着,和办事处的同志们,也和来采访的记者们大声打着招呼。 记者们七嘴八舌地问:叶将军近来身体怎样?精神好吗?他操着浓浓的客家乡音说:“过去的事别提啦!尤其高兴政治协商会议成功。这是中国四千年未有的事情,想不到今天实现了!大家尽力一步一步去做吧!” 他说,本来以为要坐上十年八年牢的,没想到就这样把他放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直到今天下午四点钟还一点儿都不知道这个消息,“我是下午四点钟看了报纸才知道的”。国民党为什么对他封锁得这么严?谁也搞不清楚。大家问了一些他在狱中的情形。 叶将军共有八个子女,夫人带着五个在广东,没有消息,他觉得很惦记。现在出狱了,他想马上和他们取得联系。 又问他今后的打算。他说:“像我这样的年纪,改行可是不行啦。当然还是干这一行啦。希望能在和平建国中尽一些力。”他又补充说:“我个人是不足道的,跟着大家一起走好了。” 这篇报道第二天(3月5日)登在重庆新民报的第二版头条位置。头版还登了一条短讯,等于做了广告。 叶将军是“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魂”,素为高汾所景仰。他在狱中写了那首著名的《囚歌》,在刚刚创刊的《维民周刊》第四期发表后,重庆人民争相传诵,高汾也非常喜欢,经常向朋友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