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环保投诉过半为“噪声”,世界环境日—— 关注根治城市“声污染” 鲁雁南 |
本报讯 (记者 鲁雁南)今天“六五”世界环境日,记者从市环境监察总队获悉,如今申城市民投诉、咨询热点已由“水”转向“气”和“声”,尤以噪声污染为最,在目前“12369”市环保应急热线受理的投诉中占50%以上。市民们期盼:让城市更安静,更文明,更和谐。 市环境监察总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12369”热线接到的噪声投诉中,相当部分都不属于环保部门管理范围,“我们不能越权执法,这也成为噪声长效管理的一个难点”。 现行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虽明确规定环保部门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但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噪声,管理部门也不同—— 【环保部门负责】 工厂、夜间施工等有固定声源噪声; 【公安机关管辖】 在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在市区广场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音量过大等噪声; 【城管管辖范围】 建筑工地日间施工产生的噪声…… 眼下,中高考进入最后“倒计时”,各有关职能部门纷纷将妨碍考生复习迎考的各类噪声污染列为整治的“重中之重”:城管部门严查学校周边店家噪声,同时对市区大型居住区、学生相对集中的生活区等加大夜间执法;交警部门也将对考点周边道路机动车违法鸣号等违法行为“发现一起、纠处一起”,并在部分学校两端设立警示牌,提示司机禁鸣喇叭…… 一系列护考之举引发市民感叹:安静,岂止是考生迎考和应考的需要?希望这些举措能够发挥长效,根除城市“声污染”。 (相关报道见A2版·综合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