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不是施舍 戴诗怡 |
曾经,我习惯了用自己的目光审视这个世界,并以此出发做出判断。我会心安理得地施舍我的爱心,却从未想过别人在接受这份“帮助”时是坦然自若、还是隐隐作痛?我懒得花时间去探究别人,以为只要奉献就足以高尚了。但是,通过与小佳的接触,我发现我似乎错了,因为帮助与受助的前提是平等。 第一次看到小佳是在一个秋季的下午,她站在那排小黑屋下接我去她家。我尾随着她穿过好几条又窄又乱的小巷,一步又一步爬上那漆黑漆黑的木质楼梯,终于来到了她家那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她有些局促地看了我一眼,把屋里唯一的小木凳递给了我,自己则坐在了床上,掏出课本放在我面前。“你是哪里掌握得不好或是哪里不懂?”“都不是最好。”“那我就从头帮你补起哦。这样吧,我每周五帮你补一门课,一次补四十五分钟左右,行吗?”“好。”于是我开始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为她讲解。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我不经意间看到手表上显示五点整了。“那今天就到这里吧!下周我还会来的。今天讲的好好温习一下。”说着我走出了房门,小佳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是最终什么也没说。 每次的补习,小佳都很认真、很珍惜。她知道自己的妈妈靠卖臭豆腐维持整个家里的开支,没有能力再为自己请专门的家教,在我和小佳的共同努力下,小佳的成绩明显上升了。渐渐的,我和小佳熟了起来。在一次交谈中,小佳的一句话却让我的心猛地颤了一下。“这么久了,可我连你的名字都不知道呢!”“啊,我还没告诉你吗?”“第一次见面时本来想问你的,但你走得挺急得,所以……”她顿了顿,“后来我想还是算了,前面几个姐姐也是这样的,她们拿着书让我读几遍,时间到了就拿出本子让我在上面签字,还要我多签几个,后来她们就不来了……” 当前面几个小志愿者匆匆离去时,小佳的心里应该很不好受吧!我的心震撼起来,开始反思起我的行为。我认识到:小佳不仅仅需要学习上的指导,她更渴望的是能得到一种平等的交流。 自那次交谈过后,每次补习我总会花上一半时间和小佳说说心里话。我发现她真的很希望周围的人像对待平常人一样地对待她,而不是以那种特殊的目光看待她。“我爸只不过是个残疾人,我其实和别人也没什么两样。别人用那种目光看着我,我总觉得不舒服,我知道他们不是有意的,但是……”我静静地听着,心里酸酸的。是啊,当初我也是用那种怜悯的目光看她了,那样对她不是太残忍了吗?我突然后悔起当时没有吃小佳妈妈做的那盒油炸臭豆腐,我只想到了吃小佳妈妈用来辛苦赚钱的食物会良心不安,却没想到那盒放在桌上慢慢冷却的臭豆腐是小佳和她妈妈对我真诚的感激。或许我接受了它,小佳和她妈妈会很高兴吧! 我曾经以为自己很善良,总是那么自以为是地帮助弱者,然而我却忽略了极为重要的一点:我们是平等的。我不应该以施舍的态度对待他们,因为那样会刺痛她们的心。他们同样拥有自尊。他们与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而自强、奋进,他们同样渴望得到平等的待遇,他们需要的绝不是施舍。 通过这次“智力助残”活动,我明白了许多。我应该收起自己的骄傲,站在对方的立场,给予他人一个真正温馨的怀抱。因为只有平等的爱,才会使社会更和谐、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