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世博进行时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求职/招生·留学
2010年10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恭正不完全是黄楚九
——对《对历史与人物的误读》的回应
邓海南


  读了新民晚报10月1日文娱新闻版的文章《对历史与人物的误读——略谈电视剧<上海上海>》,很高兴有这样的批评和争鸣。对于其他报道中认为剧中角色顾业成和王鼎松基本等同于杜月笙和黄金荣,我是认同的。但对《误读》文章作者认为剧中主人公刘恭正就是“大世界”创办人黄楚九,作为编剧,我认为刘恭正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黄楚九,比如其中还有当时上海出租车行老板周祥生等的影子。这并不是对黄楚九的拔高和美化,而是融入了作者理想的人物塑造。他固然不能说是那时候上海工商业的主流人物,但是剧中他的朋友佟光夫(人物原型为当时上海金融界领军人物陈光甫)和剧中药企老板项松茂(真名),却不能不说代表了当时民族工商业的主导方向,这一点被批评者忽略了。

  电视剧不同于文史研究,之所以选择一个娱乐商人来写,当然是为了好看。但是我赞同批评者意见的一条是,原本应该十分好看的这个电视剧已经在导演的拍摄改动下变得不怎么好看了,原创性也大为降低。比如刘恭正这个人物,他的核心意味其实只在一个“信”字。他没有佟光夫的原型陈光甫那么高尚,也没有顾业成的原型杜月笙那么心狠手辣,聪明灵活是他的一面,讲究诚信是他的另一面,虽然唯利是图,但绝不坑蒙拐骗。剧中他倾家荡产,只为一个信字。他可以办赌场,但他绝不可以作弊。在我的剧本中,他让赢了钱的人拿走二十万是真实的。但是在最后拍成的电视剧中,不但让人赢走一万元都成了刘恭正做的局,他甚至在与韩如冰的赌局中居然用赌具作弊,这样的刘恭正还是刘恭正吗?再比如顾业成,越看到后来越像共产党人,而且剧中四个不同类型资本家的子女们居然全都成了革命者!导演抛开剧本所做的拔高与革命性的宏大叙事,实在出乎我这个编剧的意料。

  《上海上海》编剧 邓海南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