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已故恩师设计方案,说服军方高层“另起炉灶” 苏-27之父主动挑战F-15 罗山爱 |
| ||
|
3月4日,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前首席设计师、被称为“苏-27战斗机之父”的米哈伊尔·西蒙诺夫逝世,享年81岁。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装备苏-27战机,该机以超过美国F-15“鹰”式战机的性能指标,获得广泛好评,但谁能想象西蒙诺夫为了研制苏-27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付出了多大的艰辛。 正如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格奥尔基·比尤什根斯所说,武器设计大师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面临技术权威的质疑、面临疲于军备竞赛的行政当局的高压政策、面临一次次试验失败,他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坚持自己的见解。这时候,他的勇气就成为决定自己命运和武器装备发展的关键! 就任总设计师 西蒙诺夫出生于1929年10月29日,对幼年的西蒙诺夫来说,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着附近机场上的各种飞机起起落落。中学毕业时,西蒙诺夫选择了新切尔卡斯克工学院,因为听说那里要成立航空系,但后来一直没能成立。之后,西蒙诺夫经过不懈努力,转到了喀山航空学院,在那里开始飞机设计的第一步。 1953年,他联合同学创建大学生滑翔机设计局,并研制出居世界领先水平的金属结构滑翔机。1959年,苏共中央决定在大学生滑翔机设计局的基础上成立国家滑翔机设计局。 1970年,西蒙诺夫被任命为莫斯科库伦机器制造厂副总设计师,接受著名飞机设计师苏霍伊的领导。当时,苏联得知美国正在研制高机动性的F-15“鹰”式战机,为与美国抗衡,苏联制定“未来前线战斗机”计划。苏霍伊设计局也参与计划,设计局内部项目编号T-10。然而,正当飞机研制的关键时期,总设计师苏霍伊不幸去世。1975年9月15日,西蒙诺夫接替苏霍伊,担任T-10项目总设计师。 坚持“另起炉灶” 在外人看来,当西蒙诺夫执掌设计大权的时候,T-10已经接近成功。一号机在1977年5月20日首飞,第二架原型机T-10-2也于第二年投入试飞。尽管2号机发生坠机事故,但T-10项目仍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可是,作为总设计师的西蒙诺夫清醒地看到这种飞机存在的缺陷:T-10的气动控制性能不好,在横滚、方向安定性和大迎角飞行安定性方面都存在问题,飞机空重大大超过设计值,发动机的耗油也超过设计指标。这样的飞机不可能超越大洋彼岸的对手,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变。 当时的西蒙诺夫缺乏资历,他清楚地知道,在别人看来,推翻苏霍伊的方案,既是对恩师的否定,也是对自己4年辛勤工作的否定。对他个人而言,甚至可能被贴上“离经叛道”的标签。这是一次对西蒙诺夫勇气的挑战,但他仍然决定“另起炉灶”。 不过要想重新设计,还必须说服航空工业部门和军方。从研制进程看,T-10的进度已经远远落后于F-15,军方恨不得让它立刻服役,航空工业部门当然也不希望项目延期。因此,各方都对重新设计持反对态度。最终,西蒙诺夫顶住各方的巨大压力,承诺三年内新的原型机上天。 不被空难吓倒 在说服军方后,西蒙诺夫带领研制人员,勇敢地迎接技术和时间的双重挑战,大改后的T-10被重新命名为T-10S。T-10S的设计和T-10已经没有多少相同之处,大到机翼形状小到起落架细节都发生了变化。最后T-10S的表面积减少15%,跨音速和超音速阻力降低约20%,机内油量增加613升,最大航程、机动性和飞行品质都得到极大提高。 全新的T-10S于1981年4月20日顺利首飞,然而,这只是对其勇气的新一轮考验的开始。接着,他将面对频发的坠机事故!作为苏联第一种采用电传操纵的战斗机,试飞时发生空难似乎并不意外,即便是F-22也不能幸免。但T-10S不是发生1次坠机,而是6次!接连发生的空难没有把西蒙诺夫吓倒。西蒙诺夫通过科学分析认为,气动设计没有大问题。因此,一方面进行风洞试验,查找细小问题,另一方面,在试验台内对电传操纵系统进行反复验证。 1982年,试飞进入高峰,共有14架样机参加各种试验。1982年5月31日出厂的T-10-17首次试飞时,飞机就飞掉一个副翼,但试飞员却奇迹般地把飞机开了回来。正是因为这次人机安全返回地面,让西蒙诺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一系列改进,生产型T-10S于1982年11月出厂,苏-27于1985年正式服役。 从开始研制到服役,苏-27走过了16个春秋,尽管它比F-15晚出生10年,但是西蒙诺夫的努力没有白费: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苏-27与F-15的模拟空战中,苏-27都获得了胜利。罗山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