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开发佘山?建设佘山? 佘山,醒了! 陶甲骥 |
本报地产评论员 陶甲骥 2011,佘山再一次跃入上海眼帘。 3月阳春,内环高架边一块硕大的户外牌,树起了金地佘山天境的广告。这块大牌上,并没有像传统的地产广告一样,用华丽的语言来广而告之所谓的产品卖点,而是书写着一行大字“见证,佘山鲲鹏之变”。国际住区无声!但似在呐喊!简洁!但有力。 2011彷徨之年,然而新政的影响,注定无法阻挡佘山的再次崛起:金地、龙湖、万科、招商、合生、凯迪、卓越等大牌开发商丝毫没有停下前进脚步,反而蓄势待发,精研作品,角逐佘山。 是不谋而合也好,是英雄所见略同也好,大牌企业几乎同时意识到佘山居住的微妙变化,在佘山谋划着一场期待已久的变局。 新佘山国际住区,跃出纸面。 |